1、她说:我和罗锅的事情,不完全是为了这个家呀?
2、“刘罗锅”所写不足300字的家信。
3、与罗锅儿桥一样古老的是桥边的娘娘庙,娘娘庙的正殿、山门和石桥成在一条直线上。
4、刘罗锅的意见是法要责众,绝不允许下不为例。
5、连队的文书带着通讯员、司号员、理发员等人早早地就守侯在罗锅前,为的是给连队干部搞点特殊化,在清汤里多捞几颗米。
6、可能这称谓是来自他的相貌吧,他七十多岁年纪,嘴斜眼歪,罗锅含腔,拖着一条小儿麻痹腿,走起路来蹩脚难受,他穿的行头浸透了汗垢、油垢。
7、该联的题写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清朝大书法家刘墉,也就是在民间家喻户晓的“刘罗锅”。
8、清朝乾隆年间宰相刘墉为官清廉果敢,不畏权势,“忠君、爱民”,在百姓眼里他是一个时常俯身弯腰的“罗锅儿”。
9、你看,你整天背着一个罗锅儿,女人嘴上不说,心里难免有别的意思。
10、刘墉这才知道纪府的下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官讳姓名,平日自己来府纪昀劈头总叫浑号,现在下人一口一个“刘罗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