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8字词语
共 296 条词语
-
谓一人拚命,万人难以抵挡。[查看详情]
-
疾病常因饮食不慎而发生,祸患常因说话不慎而造成。[查看详情]
-
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暗,也写作“暗”。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查看详情]
-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亦作: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查看详情]
-
缦:通“蔓”。事端在微小的时候如不杜绝,蔓延起来怎么办?形容错误或坏事在其萌芽状态时就要根除,不让其发展下去,赞成祸患。[查看详情]
-
同“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查看详情]
-
采用晶体管制造的电子计算机。国外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生存期大约是1957-1964年。其软件开始使用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语言,如fortran、algol等。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于1967年制成,运算速度为每秒五万次。[查看详情]
-
散文。叶圣陶作。写于“五卅”惨案发生的次日。通过在老闸捕房的所闻所见,控诉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歌颂了爱国群众的斗争意志。全文运用比喻、象征、描摹等多种手法。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查看详情]
-
不看僧面看佛面。[查看详情]
-
又称“左右江苏区”。位于广西西部左江、右江和红水河流域大部地区。1929年12月邓小平、雷经天、张云逸、韦拔群等领导百色起义,成立了红军第七军和右江苏维埃政府,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2月邓小平、李明瑞、俞作豫领导龙州起义,成立了红八军,开辟了左江革命根据地。同年3月,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左江根据地丧失。11月,红八军余部编入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根据地,于次年7月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留下的部队由韦拔群等率领在右江地区坚持斗争。1932年冬,右江根据地完全丧失。[查看详情]
-
见“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查看详情]
-
亦作“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查看详情]
-
家财万贯的人,往往珍爱自己,不敢坐在屋檐下,以免被掉落的屋瓦打破头。也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查看详情]
-
见“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查看详情]
-
清末反美爱国运动。1904年美国胁迫清政府订立的排斥华工的禁约期满,旅美华侨十余万人提出废约要求,美国政府予以拒绝并提出续订新约。次年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纷纷抗议美国排华,并抵制美货,海外华侨和留学生也纷起响应,掀起反美爱国运动。后遭到美国政府和清政府破坏,但新约也未续订。[查看详情]
-
山核桃中槅子最多,故用来比喻中间还隔着一层之意。[查看详情]
-
比喻自作自受,心甘情愿。[查看详情]
-
进步神速,使人另眼相看。[查看详情]
-
见“一夫拚命,万夫难敌”。[查看详情]
-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语出后借此语以讽谕持志不终的人。[查看详情]
-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纪律,正确处理军内关系、军民关系和正确对待俘虏的基本要求。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制定,解放军总部1947年统一规定,重行颁布。②.歌曲名。原名《红军纪律歌》。以“三大纪律八顶注意”为歌词内容的红军歌曲。程坦编词,集体改词,作于1935年冬。歌词几经修改,后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订正。[查看详情]
-
(谚语)说话算话,不再反悔。也作「丈夫一言,快马一鞭」。[查看详情]
-
本来没有的事,传说的人多了,就几乎成为事实。[查看详情]
-
清统办洋务的中央机构。清咸丰十年末(1861年初)设立,总掌外交、通商、海关、海防、订购军火、派遣公使等事,并管辖北洋通商大臣与南洋通商大臣。[查看详情]
-
近代第一个中文刊物。月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雕版印刷。宣传基督教教义为主,全部赠阅。1821年停刊,共出七卷。[查看详情]
-
形容生活点滴完全由人服侍,坐食享受。[查看详情]
-
(谚语)不管遇到任何事情,按情况采取对应措施。也作「军来将敌,水来土堰」。[查看详情]
-
参见:为渊敺鱼,为丛敺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查看详情]
-
亦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查看详情]
-
(谚语)比喻正说到某个人,他凑巧就来了。[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