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 liăng

拼音
yín liăng
注音
ㄧㄣˊ ㄌㄧㄤˇ
词性
名词
繁体
銀兩

银两的意思

词语解释

银两yín liăng

  1. 中国旧时银子为主要流通货币以两为单位,故称银子为银两

    silver used as currency;

引证解释

  1. 中国 旧时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开始于 汉•代盛行于 明•清 两代。 清 末有实银两和虚银两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如银锭。其重量和成色各地不同。虚银两是一种记帐货币有一定的含银量,并无实物。

    《水浒传》第四回:“赵员外 取出银两教人买办物料。”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将一船人身边银两行李尽数搜出。”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只得把膏腴之产尽数卖掉了,凑着偌多银两,与 满生 带去。”

国语辞典

银两yín liăng

  1. 银子、白银。因银以两计,故称为「银两」。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那一伙强盗听了说话果然只取包裹来搜了银两去了。」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既是女流为甚么不守闺范私自逃出,又偷窃了宋家的银两潜踪在本县地方做甚么?」

网络解释

银两

银两是以银锭为主要形式的一种秤量货币单位。起于汉代盛行于明清。作为法定货币单位止于1933年的“废两改元”。1933年后仍在民间使用。近代银两有实虚之分。实银两指实际流通的白银大体分为4种: 元宝中锭,小锭,碎银。秤量银两的平砝,因地区和使用单位各异,全国有170余种最主要的是库平两、广平两、关平两、漕平两等。光绪三十四年 (1908年) 清政府规定库平 1两等于37.301克。

银两的字义分解

  • 银 [ yín ]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 银子。银杯。银牌。 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 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 )。银票。 3. 像银的颜色。 银白。银发(fà)。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 4. 同“垠”,边。 5. 姓。

  •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两个黄鹂。两本书。 2. 双方。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银两造句

1、金管局又利用即时支付结算系统的功能,把货银两讫结算服务由债务证券交易扩展至股票交易上。

2、徐凤年登上墙头,看着老黄的孤单身影,扯开嗓子喊道:“老黄,若半路上想喝黄酒了,花光了银两买不起,回来就是,我给你留着!烽火戏诸侯

3、一九九八年五月,金管局把香港银行同业结算有限公司的交收系统与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连接,为股票交易提供货银两讫结算服务,以减低风险及提高结算效率。

4、他没有亲人,这事从未听婉词说过,见他面色平静,林可岚反而替他心里难过,对他展颜一笑道:“那便好,这可是你自己说的,我可不给银两

5、罗峰看出耿浩的意思,心中暗骂其贪心,但脸上却马上转悲为喜,微笑着从胸口处又拿出一包银两,递给了耿浩,嘴上连称劳烦之词。

6、莫朝玉遂将朝廷赏赐银两购置大批田产,分给宜善九村十甲黎民百姓耕种,造福乡梓。

7、宋淳熙四年(1177),户部尚书韩彦直来温任知州,其时河政不修,韩彦直用公私积蓄90余万银两,率幕僚与民工13000多人,开浚环城河23000余丈。

8、以王有龄为官场的靠山,凭借二人的交情来承办代理打点道库、县库的过往银两,从而利用公库的银子来做钱庄的流动资本。

9、变通法:把纸币都取出来,换成银子,以后买东西改用银两结算。

10、除了银两、制钱和衣裳之外,我们宁寿宫的上上下下忙着筹备盛典,还都另外加赏了盛着金锞子的彩绣荷包、克食(满族风味点心)饽饽。

银两的相关词语

【银两】的常见问题

  1. 银两的拼音是什么?银两怎么读?

    答:银两的拼音是:yín liăng
    点击 图标播放银两的发音。

  2. 银两是什么意思?

    答:银两的意思是:银子、白银。因银以两计,故称为「银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