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 liăng

拼音
bàn liăng
注音
ㄅㄢˋ ㄌㄧㄤˇ
繁体
半兩

半两的意思

词语解释

半两bàn liăng

  1. 古代钱币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汉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

引证解释

  1. 古代钱币名。 秦始皇 统一 中国 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 汉 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

    《史记·平準书》:“至 孝文 时荚钱益多,轻,乃更铸四銖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
    《汉书·食货志下》:“今半两钱法重四銖。”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其文为半两实重四銖也。”
    唐•李商隐 《为同州张评事谢辟并聘钱启》之二:“潜(张潜 )啟钱若干,伏蒙仁恩,赐备行李重非半两,轻异五銖。”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今世有一样古钱其文曰半两,无轮廓。医方中用以为药考之《史记》,乃 汉文帝 时钱也。”

网络解释

半两

战秦及汉初铜币名。铜铸,圆形方孔,小样钱径一般为2.5-2.77厘米重 12 铢(我国古代规定 1 两为 24铢)2.5-3.35克。大样为3.12-3.72厘米重量在7g-14g左右,重量达14g以上者比较稀有。半两钱个别有外郭背平素,面文“半两”二字。存世有战国半两、秦半两、汉半两三种。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规定以外圆内方的半两钱为全国通行的货币这是我国最早的统一货币。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铸五铢钱后半两钱遂正式废罢,但圆形方孔的铜币式样一直流传下来直至清末。

半两的字义分解

  • 半 [ bàn ] 1. 二分之一。 半圆。半百(五十,多指岁数)。 2. 不完全的。 多半。半岛。半透明。半脱产。 3. 在中间。 半空。半路上。半夜。 4. 喻很少。 一星半点。

  • 两 [ liǎng ] 1.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 两个黄鹂。两本书。 2. 双方。 两可。两边。两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两旁。两侧。两袖清风。两败俱伤。 3.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 十两(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两(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4. 表示不定数目。 两下子。两着儿(zhāor )。

半两造句

1、周末放假一两天,喜忧参半两心闲。放松身心郊外走,邀上好友聚一餐。杯杯小酒浓浓情,知足常乐挂心头。简单祝福互传递,会心一笑在心间。周末快乐!

2、可被上司七扣八扣,每个月能拿到手半两都是谢天谢地了。

3、用麦冬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

4、在接到记者传真过去的“半两”银币图文介绍后,现居住于云南的全国著名古民族研究专家侯岭庆先生,对银币铸文为“哥巴文”的说法表示赞同。

5、3、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6、白果、莲肉、红米各半两,胡椒一钱半,制成末。

7、复古东阁云头香方:占腊沉香十两,金颜香、拂手香各二两,蕃栀子(别研)、石芝各一两,梅花脑一两半,龙涎、麝香各一两,制甲香半两。右为末,蔷薇水和匀——如无,以淡水和之亦可——用跶石跶之,脱花,如法常爇。孟晖

8、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生石灰撒菜地灭菌,安装自动虫情测报灯、灯光诱虫器和黄板纸等进行测报虫情和扑杀害虫,做到不喷一滴农药,不施半两化肥。

9、陆老爷子微微怔忪了半晌,摇摇头叹了口气,端起杯子一杯半两的老酒就下了肚。

10、我可经常照顾你的生意!这小子死不死,活不活的,我若不是手中缺人,半两银子都不想付!

半两的相关词语

【半两】的常见问题

  1. 半两的拼音是什么?半两怎么读?

    答:半两的拼音是:bàn liăng
    点击 图标播放半两的发音。

  2. 半两是什么意思?

    答:半两的意思是:古代钱币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半两钱为全国统一的铸币。每枚重量为当时的半两,即十二铢。汉初所铸的钱,重量虽陆续减轻,仍称半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