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讨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灌溉条件较差稻田种植制度改革提供有效模式。
2、最后,还分析了太湖温效对双季稻生长的有利影响。
3、湖南省平江县庙铺村农民李广义几年前从双季稻改种了单季稻。
4、比如围湖造田、蓄水面积下降、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双季稻改种为单季稻等一系列因素,改变了碳平衡,使得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
5、再生稻利用头季收割后的稻茬再长一季,比之双季稻可节本省工,并有效避开稻瘿蚊危害,同时还可解决早稻米质差的难题。
6、今后5年,我省计划新增早稻面积300万亩,带动双季稻复种面积增加600万亩。
7、表现出丰产、稳产、中早熟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适宜于中高海拔地区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8、为系统地了解不同施肥制度下各生育期氨挥发损失的程度及规律,采用密闭室法对南方红壤地区双季稻田的氨挥发进行了监测。
9、王少农父亲早年在简阳县平泉区供销合作社工作,从事万斤红苕、双季稻的培育,后在全省推广,在大灾荒年月救活了不少人。
10、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开始大面积水稻耕作改制(单季稻改为双季稻,并推广矮杆品种),于是肥料成为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