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众多捧角家、在津蛰居的寓公倾巢而出,占据着戏院的大小包厢,俗的送花篮、请吃饭,雅的撰写文章、题赠诗词。
2、中小品牌更是感激农博会的“捧角”效应。
3、旧上海戏剧界有捧角之风,那是有钱有势的大亨们的风流韵事,本不足为奇的。
4、我这次接棒也是为了“捧角”,无角不成戏嘛!此外,天津人艺也给我印象很深。
5、杜月笙酷爱京剧,他懂戏,尊重艺人,在伶界以乐于捧角而出名。
6、北京城内旗人多,遗老遗少多,多以听戏捧角、哼唱京调为时尚。
7、天津观众捧角儿时爱吆喝,挺热闹,但我觉得京韵大鼓不比相声,还是应该静静地听,用心去听。
8、她不仅花大价钱捧角,每逢义演也当仁不让地登台压轴,还逼着志摩在戏里演个不重要的角色,分享夫妻同台的乐趣。
9、尤其是1929年,她在天津新桃园演出时得到众多捧角家的追捧,池座、散座,坑满谷满。
10、因受其父熏陶小小年纪也爱上京戏,看戏时,还学着老戏迷的样子小手使劲鼓掌又学大人高声喝彩,起劲鼓掌,其状俨然一位“捧角儿”的老少爷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