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shǐ

拼音
zhèng shǐ
注音
ㄓㄥˋ ㄕˇ
近义词
别史
反义词
野史 稗史

正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史zhèng shǐ

  1. 指官修的纪传体史书如《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

    history books written is biographical style;

引证解释

  1. 《史记》《汉书》等以帝王本纪为纲的纪传体史书。 清•乾隆 年间诏定二十四史为正史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又增《新元史》合称二十五史。

    《隋书·经籍志二》:“今依其世代聚而编之,以备正史。”
    清•冯桂芬 《<明纪>序》:“史家分纪传、编年二体而纪传为正史。”
    胡适 《论短篇小说》:“又如《水浒传》所记 宋江 等三十六人是正史所有的事实。”

  2. 有以纪传、编年二体并称正史的。参见《明史·艺文志》

  3. 考订历史。

    唐•王绩 《游北山赋》:“察俗删诗,依经正史。”

国语辞典

正史zhèng shǐ

  1. 《史记》《汉书》等纪传体的史书,如二十四史。

    《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作者尤广。一代之史至数十家。」

网络解释

正史

正史是指以纪传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代表史书有纪二十四史。其他纪传体体裁的史书也可称为正史。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但删去世家。

此后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列。而以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也就称作正史意味用正规体例写作的史书。

正史的字义分解

  • 正 [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正面。正本。 7. 纯,不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正数(shù)。 12. 姓。 正 [ zhēng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 史 [ shǐ ]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 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 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 太史。内史。 3. 古代官职。 刺史。御史。 4. 姓。

正史造句

1、收集了二十四史目录中有关针灸书目的史料,论述了正史目录在针灸医学史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2、历史名人轶事汇编,实际上是汇集“正史”之外各类野史笔记、稗乘杂史中有关历史人物事迹的著作物。

3、的传说,正史《全唐史》中虽没有关于“推背图”。

4、轶闻、掌故均属史料范畴,它可以多侧面展现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状,以弥补官修正史的缺失。

5、“除引征《史记》、《战国策》等记载秦史较多的史籍外,凡后代正史政书、方志、类书、稗官野史等记有秦事者,虽一鳞一爪,亦采录无遗。

6、该墓葬出土文物正在研究考证之中,专家认为有关资料可补正史书阙漏讹误,对研究唐初北方民族关系史有重要意义。

7、正史与方志记载历历在目,岂可张冠李戴,混为一谈呢!正是由于历史知识贫乏,造成了当今五省七家争抢二乔故里的闹剧发生。

8、第一部官修正史《大连通史》出版发行。

9、问题是,“本着对历史严谨的态度”,不能仅仅盯住官修正史的一面。

10、这些正史大都由后世官方修订,其修订过程中参校当朝史官记录。

正史的相关词语

【正史】的常见问题

  1. 正史的拼音是什么?正史怎么读?

    答:正史的拼音是:zhèng shǐ
    点击 图标播放正史的发音。

  2. 正史是什么意思?

    答:正史的意思是:《史记》、《汉书》等纪传体的史书,如二十四史。

  3. 正史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正史的近义词是:别史

  4. 正史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正史的反义词是:野史 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