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站在这幅米芾行书真迹前,运笔行款,无一不使我五体投地,赞叹欣喜。
2、米芾有在收藏砚台,其中有一个紫金砚曾被苏东坡借,但是东坡因为也太喜欢了,所以就不还了,还跟儿子说要用这个砚来陪葬。
3、由于苏轼、苏辙、黄鲁直、李公麟、米芾等都是千百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西园雅集图》。
4、此帖是米芾晚年之作,被认为是米氏的"墨皇",字态尤奇异超迈,随笔而书,神韵自然,且用笔丰肥豪健,宽绰疏朗。
5、只把前日的那阙《南乡子》用米芾体抄录了赠与张挥。
6、行草学二王、米芾,飘洒畅酣,他主张树立骨力,善於取势,主张书小字必先习大字,心经笔法,意存体势,这样才无轻率之病,书法刚健遒美,秀逸有致。
7、在仿古百扇展上,他仿摹古人和近人之作,如虚谷、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以及董其昌、米芾、倪瓒等,尤其是仿萧谦中为最多。
8、有一次,徽宗令人在瑶林殿张挂两丈长的画绢,摆上极珍贵的笔、砚、墨、镇纸等,召米芾写字。
9、清代书画鉴藏家李佐贤在《书画鉴影》中记载,《功甫帖》与苏轼的另一幅作品《刘锡勒草》以及米芾的两幅作品合裱在一起,成了《苏米翰札》合册。
10、上世纪20年代末起,丁衍庸就开始深研二王、张旭、怀素、米芾等人的书艺,每日洗砚临池,心慕手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