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6字词语
共 367 条词语
-
多次折断胳膊,体会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而成为这一方面的良医。语本后比喻对某种事情有丰富的阅历,自然造诣精深。也作「三折肱」。[查看详情]
-
中国的高等师范大学。校址在北京。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9年改现名。设有教育、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外语等系和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学院,另建有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查看详情]
-
一种手持式电子设备,具有电子计算机的某些功能,可以用来管理个人信息(如通讯录、计划等),也可以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等。一般不配备键盘。俗称掌上电脑。[查看详情]
-
德意志的统治家族。1415年起领有勃兰登堡侯国。1525年起,这一家族的另一支系领有普鲁士公国。1618年,普鲁士公国因继承人断绝,勃兰登堡侯爵兼为普鲁士公爵,两国合并。1701年正式改为普鲁士王国。1871年后,霍亨索伦王朝又统治德意志帝国。1918年被推翻。[查看详情]
-
谓逐日积累,聚少成多。[查看详情]
-
闪避主题而谈论别的事情。[查看详情]
-
形容生气的样子。[查看详情]
-
九牛语本二虎指春秋鲁国的大力士管庄子刺二虎的故事,典出《战国策·秦策二》。九牛二虎之力比喻极大的力量。[查看详情]
-
欧洲最高大的山脉。在欧洲南部。呈一弧形,东西延伸。长约1200多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山势雄伟,风景幽美,许多高峰终年积雪。欧洲许多大河都发源于此。水力资源丰富。为旅游、度假、疗养胜地。[查看详情]
-
又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力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总是相互的,甲物体受到乙物体的作用时,乙物体必定同时受到甲物体对它的反作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查看详情]
-
美国的综合性私立大学。1754年创建于纽约。原名英王学院,1784年改名为哥伦比亚学院,1912年改现名。设有哥伦比亚学院(只招男生)、巴纳德学院(只招女生)和医学、法学、工程和应用科学、建筑、社会工作、药学、商学、美术、师范(只招大学本科毕业生)等学院。[查看详情]
-
倨傲自负,认为谁也比不上自己。[查看详情]
-
资产阶级掌握的政权。在推翻地主阶级专政的基础上建立起来,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的基本任务是镇压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抗,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查看详情]
-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依靠帝国主义,跟本国的封建统治势力也有极密切的联系。在旧中国,买办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查看详情]
-
同“三折肱为良医”。[查看详情]
-
发展中国家为摆脱发达国家的经济控制和剥削,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组成的国际性组织。因1963年形成初期有七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故名。1964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这些国家联合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虽然后来成员扩大到一百多个国家,但仍用现名。其宗旨是,在参加全球性国际经济会议前,成员国协调立场,共商对策,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查看详情]
-
简称“湾流”。北大西洋西部最强盛的暖流。南北赤道洋流汇聚墨西哥后,通过佛罗里达海峡流出,与安的列斯暖流汇合,沿北美洲东海岸自西南向东北流动。最后延续为北大西洋暖流。[查看详情]
-
也称“哲学根本问题”。指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由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提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内容为: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人是否能认识现实世界,是否能正确地反映现实。[查看详情]
-
比喻同心协力。[查看详情]
-
见“强扭的瓜不甜”。[查看详情]
-
机关、企业的办公室,利用电脑等现代科技产品,来协助工作者创造资讯、传输资讯、检视资讯、处理资讯、储存资讯及撷取资讯,以提高工作效率,进而提升生产力。办公室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决策支援系统、办公室通讯系统、办公室支援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等组成。[查看详情]
-
中国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中心任务的新的历史时期中的统一战线。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查看详情]
-
(谚语)一件事由一个人承当到底,不麻烦第二个人。也作「一客不烦二主」。[查看详情]
-
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语本《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家常势。”[查看详情]
-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同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比喻国家统一。[查看详情]
-
轻易听信别人的调唆,将使自己遭到麻烦。[查看详情]
-
比喻做事、说话直捷爽快。[查看详情]
-
双手连抓住鸡的力量都没有。形容人文弱无气力。[查看详情]
-
牛顿所做的将太阳光分解成各单色光及将各单色光复合成白光的光学实验。在牛顿之前,许多人曾演示过太阳光通过棱镜的色散现象,但解释都不正确。牛顿改进了他人的实验方法,做了一系列判决性实验,表明白光是由各单色光以一定比例的复合,不同色光有不同的折射性能,为颜色理论奠定了基础。[查看详情]
-
洒扫:河水扫地,泛指家务事;进退:迎送客人之类的礼节。旧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长、客人面前应做的起码的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