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6字词语

共 367 条词语

6字词语列表
  • 漏鼓移则番代

    lòu gǔ yí zé fān dài

    过了一更鼓时间就轮流替换。漏,古代用滴水以计时间的器具,名铜壶滴漏。鼓,打更的鼓。番代,轮换。[查看详情]

  • 虽多亦奚以为

    suī duō yì xī yǐ wéi

    奚:何,什么;以:用;为:表疑问。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常用于对于多而无当的反诘。[查看详情]

  • 惜毫厘失千里

    xī háo lí shī qiān lǐ

    喻贪小失大。[查看详情]

  • 钉是钉铆是铆

    dīng shì dīng , măo shì măo

    形容办事认真,一丝不苟。也作“丁是丁,卯是卯”[查看详情]

  • 质量守恒定律

    zhì liáng shǒu héng dìng lǜ

    自然科学中重要的定律之一。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物质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系统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20世纪初以来,发现高速微观粒子的质量随速度而变、实物和场可相互转化的事实,表明这一定律得到了新的发展。[查看详情]

  • 大亚湾核电站

    dà yà wān hé diàn zhàn

    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核电站。在广东深圳。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多亿千瓦小时。1994年建成投产。[查看详情]

  • 月亮湾的风波

    yuè liàng wān de fēng bō

    中国故事片。上海电影制片厂1984年摄制。方义华编剧,中叔皇导演,张雁、仲星火主演。皖南山区月亮湾村的农民冒富致富后,常被各种名目的“取经”、摊派,闹得苦不堪言。后经省领导制止“吃富户”歪风,冒富和另一富户秋生合办家禽良种场,帮助村民共同致富。[查看详情]

  • 托里拆利实验

    tuō lǐ chāi lì shí yàn

    托里拆利在17世纪所做的证明大气有压力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两根约1米长的玻璃管中装满水银,并倒放在水银槽内,管内水银面下降,上端是不同大小的真空,但管内水银柱高度相同,约760毫米高。这表明是大气压力将管内水银柱托住,气压大小是水银比重与水银柱高度的乘积。大气压变化时,水银柱高度也随之变化。[查看详情]

  • 一而再再而三

    yī ér zài , zài ér sān

    连续好几次。[查看详情]

  • 蛇无头而不行

    shé wú tóu ér bù xíng

    比喻众人没有首领,就不能有所动作,做不成事情。[查看详情]

  • 纸里包不住火

    zhǐ lǐ bāo bú zhù huǒ

    亦作“纸包不住火”。[查看详情]

  • 政治体制改革

    zhèng zhì tǐ zhì găi gé

    特指我国在政治体制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查看详情]

  • 欧洲价格革命

    ōu zhōu jià gé gé mìng

    指16世纪各主要欧洲国家物价的急剧上涨。当时西班牙、葡萄牙、法、英、德的物价都上涨数倍,谷物价格上涨尤烈,打破了过去几个世纪物价基本稳定的状况。主要原因是殖民者从海外掠夺来的廉价金银大量流入,使金银和货币贬值。[查看详情]

  • 胜负兵家之常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

    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语本《旧唐书·裴度传》:“一胜一败,兵家常势。”[查看详情]

  • 强扭的瓜不甜

    qiáng niǔ de guā bù tián

    比喻勉强做成的事不会美满。[查看详情]

  • 破题儿第一遭

    pò tí ér dì yī zāo

    首次、初次。[查看详情]

  • 给事黄门侍郎

    jǐ shì huáng mén shì láng

    官名。西汉时郎官给事于黄门(宫门)之内者称黄门郎或黄门侍郎。东汉始设为专官,或称给事黄门侍郎。其职为侍从皇帝,传达诏命。[查看详情]

  • 巧诈不如拙诚

    qiăo zhà bù rú zhuō chéng

    奸巧诡诈,不如笨拙诚实。也作「巧伪不如拙诚」。[查看详情]

  • 苕溪渔隐丛话

    tiáo xī yú yǐn cóng huà

    诗话集。南宋胡仔撰。共一百卷。以人物年代为序,引录丰富的文学史料,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查看详情]

  • 六十年的变迁

    liù shí nián de biàn qiān

    长篇小说。李六如作。三卷。1957、1961、1982年出版。作品以季交恕生活经历为中心线索,描写了清末至新中国成立期间六十年的历史变迁,刻画了孙中山、黎元洪、廖仲恺、蒋介石、宋美龄、毛泽东、陈延年等历史人物形象,既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又有文学的精彩描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曲折复杂的历史进程。[查看详情]

  • 老虎头上搔痒

    lăo hǔ tóu shàng sāo yăng

    比喻胆大妄为。[查看详情]

  • 吃一节剥一节

    chī yī jié , bāo yī jié

    犹言拖过一天算一天。[查看详情]

  • 毛主席纪念堂

    máo zhǔ xí jì niàn táng

    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央。1977年9月9日建成。平面呈正方形,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外观为两层,内分三层:地面层为瞻仰厅(有毛泽东水晶棺)、北大厅(有毛泽东石雕坐像)、南大厅和休息室等;二层为陈列厅;地下室为机电设备、储藏室、办公用房等。[查看详情]

  • 中俄瑷珲条约

    zhōng é ài huī tiáo yuē

    1858年5月,沙俄乘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主要内容为:俄国割去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六十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只在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以南的一小块地区(后称江东六十四屯)仍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查看详情]

  • 一傮情二傮例

    yī zāo qíng èr zāo lì

    谚语。谓一次行赐,人以为赏,再则视为常例。即功赏宜严不宜滥之意。[查看详情]

  • 眼中钉肉中刺

    yăn zhōng dīng , ròu zhōng cì

    见“眼中疔,肉中刺”。[查看详情]

  • 井水不犯河水

    jǐng shuǐ bù fàn hé shuǐ

    井水和河水各不相干。比喻界限分明,互不干犯。也作「河水不犯井水」。[查看详情]

  • 庸俗唯物主义

    yōng sú wéi wù zhǔ yì

    把意识直接归结于物质性东西的哲学学说。其特点是取消了意识与物质的区别。19世纪50年代流行于德国。有的提出物质、力和精神是同一个基本原理的不同表现。还有的提出精神性的能力是脑物质的分泌物。[查看详情]

  • 吃一堑长一智

    chī yī qiàn , zhăng yī zhì

    堑,原指壕沟,在此比喻困难、挫折。「吃一堑,长一智」指受一次挫折,得到一次教训,就增长一分才智。[查看详情]

  • 药物毒性反应

    yào wù dú xìng făn yìng

    指药物引起的严重功能紊乱和器质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除个别过敏体质外,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是重要因素。如过量过久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明显毒性,可致耳鸣、眩晕、耳聋。氯霉素、合霉素和多数抗癌药物对造血系统有毒性,可抑制骨髓造血,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