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5字词语
共 1170 条词语
-
在我国,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同于诈骗罪,该罪采取欺诈手段,且有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限制;本罪则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且不论勒索财物数额的大小。[查看详情]
-
据传李白年轻时,读书未成,在溪边遇到一个老妇正在磨铁杵,想将它磨成一根针,因而受到感动,努力完成学业,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典出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五三·眉州·磨针溪》。后用来比喻只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定能有所成就。[查看详情]
-
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史诗。“先基”,阿细语意为歌或歌曲。全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最古的时候”,叙述天地万物的起源和人类早期的生活习俗。第二部分“男女说合成一家”,记叙阿细人独特的婚姻和风俗习惯。[查看详情]
-
日本的私立大学。1882年创建于东京。初名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现名。设有政治经济、法学、第一文学、第二文学、教育、商学、理工、社会科学、人间科学九个学院和大学院(研究生院)。[查看详情]
-
土星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带。1979年由行星探测器发现。位于7土星辐射带8个土星半径内有一个小区域,在那里,辐射带粒子被强烈吸收,因而估计有一个等离子体云在环绕土星旋转。土星辐射的能量是它接收到太阳能量的2.5倍,据此表明,土星存在内在能源。[查看详情]
-
为纪念孙中山而建造的大会堂。在广州市越秀山下。占地约64万平方米。1931年建成。由建筑师吕彦直等人设计。包括主体纪念堂、东西两楼和门坊。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高49米。可容纳四千多人集会。宫殿式建筑。[查看详情]
-
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传波介质发生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振动频率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波源和观察者相互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增大,相互离开时则频率减小。如两辆汽车相向驶近时,车中的人听到对方的鸣号声的音调(频率)变高,而驶过后听到的鸣号声的音调变低。[查看详情]
-
在表达时将前提之一或结论予以省略的三段论。有三种:(1)省略大前提的三段论。(2)省略小前提的三段论。(3)省略结论的三段论。[查看详情]
-
逾:超越。太阳月亮都不能超过。形容高不可及。[查看详情]
-
自家里的狗却向里面乱叫。比喻忘恩负义。[查看详情]
-
嘴大喉咙小,吃得进吞不下,比喻心有余而力不足。[查看详情]
-
一种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由不可抗拒的、不可避免的神秘力量(天意或命运)所决定的理论。它完全否定人在历史上的自觉能动性,主张服从天命。[查看详情]
-
形容女子美丽的鬓发或优美的身段。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另一体双调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换两仄韵两平韵。[查看详情]
-
由法律所订定、规定各银行握存之现款(包括在中央银行之存款),至少须等于其存款负债的某一百分数。[查看详情]
-
学习有成后尚有余力,则可以从政。[查看详情]
-
一种唐代的宫廷舞。舞者手执彩带,配合〈霓裳羽衣曲〉,表现出缥缈虚幻的仙境。[查看详情]
-
凛然: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严正而令人敬畏,不容侵犯。[查看详情]
-
蒙古族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夏历7-8月举行。大会期间,通常举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和图片展览、放映电影、物资交流等活动。[查看详情]
-
比喻得了别人好处,就不能秉公办事。[查看详情]
-
会计工作中,用“借”、“贷”作为记帐符号来表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等的增减变动的一种复式记帐方法。依据“资产=权益(或=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任何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都按“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帐规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帐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以相等的金额予以登记。[查看详情]
-
见“哀的美敦书”。[查看详情]
-
比喻势在必亡或必败。[查看详情]
-
比喻质量很差、极不坚固的建筑工程。[查看详情]
-
确定平面上一点的位置的两个坐标之一,以 X 和 Y 表示两根无限而相交的直线参考轴,每个坐标即从任一轴沿平行于另一轴的方向量至该点的距离,并按照参考轴至该点的方向,对每一坐标任意赋以一个代数符号。[查看详情]
-
道教谓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小说家因以附会为梁山泊的三十六员猛将。如《大宋宣和遗事》、《水浒传》等即是。[查看详情]
-
犹言翠以羽殃身。[查看详情]
-
谓未成年的孩子做整天活,只得成人的半天工钱。[查看详情]
-
一个人富贵时,非亲非故的人也会向他聚集靠拢。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以金钱多少和地位高低为转移。[查看详情]
-
话剧剧本。锦云作于1986年。解放后,浑号“狗儿爷”的农民陈贺祥分了地,住进地主的高门楼,买了马和车,娶了寡妇冯金花。合作化运动开始,他的地、马、车都被迫入了社,狗儿爷疯了。“文化大革命”后,狗儿爷在农村改革中又分到了地和马,他欣喜若狂,突然清醒过来。但当儿子媳妇要拆掉门楼盖工厂时,他愤恨至极,放火烧掉了门楼。[查看详情]
-
清代陈鸿墀辑。一百二十二卷。作者是清嘉庆时编辑的《全唐文》的总纂官,此书辑录有关唐文的资料,按内容分成八十门,采集丰富,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今人有校排本。[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