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钺”的词语
共 48 条词语
-
星名。即天枪三星。在北斗杓东。也称天钺。[查看详情]
-
秉、仗:拿着;旄:古代军旗的一种;钺:古兵器,象斧。手执指挥全军的旗帜和受命出征的黄钺。比喻掌握着军事大权。[查看详情]
-
谓不怕杀头。斧钺,古代用以杀人的武器。钺,形似斧而大。语出《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查看详情]
-
天子的仪仗。[查看详情]
-
古代大将出征,接受天子所授的符节与斧钺,称为“受钺”。[查看详情]
-
即玄钺。古代兵器。铁斧。[查看详情]
-
①.持斧。②.比喻执掌兵权。[查看详情]
-
圆刃大斧。[查看详情]
-
四者皆古代刑具。借指严刑。[查看详情]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查看详情]
-
斧钺。釜,用同“斧”。兵器,泛指刑罚杀戮。[查看详情]
-
见“假黄钺”。[查看详情]
-
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查看详情]
-
犹言在主管将帅的指挥之下。书笺开头表示尊敬的常用套语。[查看详情]
-
指明代宦官汪直的帮凶王越与陈钺。[查看详情]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查看详情]
-
①.古斩刑所用的工具。②.刑戮的事情。[查看详情]
-
斧和钺。《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 襄 之二路,鏚鉞、秬鬯、彤弓、虎賁,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田,抚征东夏,非分而何?”杨伯峻 注:“杜 注:‘鏚,斧也;鉞,金鉞也……’赐鏚鉞者,奉王命得专杀戮也。”参见“斧鉞”。[查看详情]
-
手执斧钺。表示威权。《汉书·五行志上》:“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晋葛洪《抱朴子·嘉遯》:“缊袍丽于裘服,把橦安于杖钺。”唐杜甫《江陵节度劐阳城郡王新楼成》诗:“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余清。”亦以喻掌握兵权。[查看详情]
-
①.古代武器大斧的美称。②.饰玉或玉制的钺。古代作为仪仗或用于殉葬。[查看详情]
-
古代大将出征,君主授以斧钺,表示授以兵权。[查看详情]
-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查看详情]
-
天子所用大斧。《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孔颖达疏引《太公六韬》:“大柯斧,重八斤,一名天钺。”后用以比喻帝王的兵威。[查看详情]
-
①.旌旗与斧钺。②.喻权柄。[查看详情]
-
鈇:刑具,铡刀;钺:古兵器,形状象板斧而较大。心甘情愿受惩罚。[查看详情]
-
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查看详情]
-
大斧。锵,通“斨”。[查看详情]
-
白色的旗帜,黄色的斧钺。语本后用来比喻发兵出征。[查看详情]
-
古代铁制斧形兵器。[查看详情]
-
钺:古代兵器,像大斧;诛:杀戮,杀死。用斧、钺杀人的刑罚。泛指死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