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草原”的词语
共 78 条词语
-
青蛙的别名。参见「青蛙」条。[查看详情]
-
一个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和周围环境之间,有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的整个体系,称做“生态系统”。[查看详情]
-
引,引出;归,回到;原,草原;把火引回草原上。[查看详情]
-
多用于修饰天空,大地,草原,海洋等。还可形容森林等任何广阔的地方。[查看详情]
-
水流充沛,草儿茂盛,牧草丰盛,风调雨顺,河水环绕牧场,草原溪流清澈欢快,适宜放牧的好地方。[查看详情]
-
①.以云霞为衣。南朝梁沈约《和刘中书仙诗》之二:“殊庭不可及,风熛多异色;霞衣不待缝,云锦不须织。”南朝梁江淹《惜晚春应刘秘书》诗:“霞衣已具带,仙冠不持簪。”后用以指仙道所穿的衣服。②.喻轻柔艳丽的衣服。③.指云雾、烟霞。云能遮,雾能障,故称。④.指轻柔美丽的外表。[查看详情]
-
保护。[查看详情]
-
哺乳动物,体长约1.1米,尾很短,雄的有角,向上向后弯曲,末端又向上,有横棱,毛灰褐色。生活在高原和荒漠、草原上。[查看详情]
-
①.写字作画时用笔的方法。②.行文的习惯句法、章法。即写作技巧。[查看详情]
-
青草。纥逻为突厥语青的音译,敦为草或草原的音译。[查看详情]
-
位于亚洲西部的盆状高原。高度为一千至一千五百公尺,面积约二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内部气候干燥,沙漠广布,居民以畜牧为主。山麓地带利用坎井取水,有灌溉农业。石油、天然气藏量丰富。今分属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查看详情]
-
下雪时,还没凝成雪花的雪粒子。[查看详情]
-
形容发怒的样子。[查看详情]
-
将牧地划分为几个小区,轮流放牧。采用轮牧,可使牧草有充分的时间再生,家畜可吃到品质更好的牧草。[查看详情]
-
法国在大洋洲的属地。在太平洋西南部,南回归线北。面积91万平方千米。人口17.9万(1993年)。首府努美阿。岛上多火山。热带草原气候。经济以采矿和冶炼为主。镍矿储量和镍产量居世界前列。[查看详情]
-
一种寄生在鳞翅类昆虫体中的真菌类植物,孢子寄生于昆虫体内吸收养分的时期称为「冬虫」,成熟后钻出虫体的菌丝称为「夏草」。菌体形似棍棒或树枝,多生长于潮湿的森林中,国人视为珍贵药材。[查看详情]
-
城市名。位于绥远省省境中部,为绥远省省会。民国二十二年,分包头县一部分置市,隶属绥远省政府,居平绥、包兰两铁路的连接点,是全省陆路交通网的枢纽,也是黄河皮筏货运的终点。工商发达,为邻近各省与蒙古贸易往来的集散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西北规模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及羊毛集散中心。[查看详情]
-
形容边塞的荒凉景象。[查看详情]
-
我国秦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夏朝时称为「獯鬻」。周朝时称为「猃狁」、「?狁」。战国时,分布于秦、赵、燕以北的地区。秦朝时,为大将军蒙恬所败而北徙。楚汉之际,统治大漠南北。东汉时,分为南、北二匈奴。南北朝后,匈奴之名不复见于中国史籍。[查看详情]
-
(1)光景 [ guāng jǐng ]①.光辉、光亮。②.比喻恩泽。③.光彩的仪容。敬称他人的容貌。④.日月。⑤.比喻时光、岁月。⑥.情形、境况。⑦.风光、景色。⑧.趣味、意思。⑨.女孩。⑩.希望、苗头。⑪.模样、样子。(2)光景 [ guāng jing ]①.左右、上下。约计之词。②.大概,因情形而推断。[查看详情]
-
形容土地肥美,而且面积广大。[查看详情]
-
一译“格兰查科”。南美洲中部的平原。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海拔在100大查科平原400米之间。是南美洲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有广大的灌木林和热带草原。特产破斧树,可作建筑材料和提制鞣酸。[查看详情]
-
西非国家。在尼日尔河中下游,临几内亚湾。面积92.38万平方千米。人口1亿(1995年),为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阿布贾,拉各斯为全国最大城市。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样。属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经济原以出口棕油、可可和花生为主。70年代后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之一。[查看详情]
-
形容绿草浓密柔软,如铺席垫一般。[查看详情]
-
昂扬爽朗。[查看详情]
-
可让马儿奔驰的平原。比喻地势平坦。[查看详情]
-
西非国家。临大西洋。面积24.59万平方千米。人口740万(1994年)。首都科纳克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大多属热带草原气候。农业和矿业为重要经济部门。铝土矿的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查看详情]
-
鸟,外形像鸵鸟而较小,足有三趾,善走。生活在美洲草原地带。也叫(lái’ǎo)。[查看详情]
-
动物名。哺乳纲偶蹄目牛科。体形像鹿又像羊,脸长嘴尖,长有软毛及两枚不分支的角,性温顺,善奔跑,嗅觉敏锐。角可作药材。[查看详情]
-
动物名。鸟纲驼鸟目驼鸟科,是现代鸟类中最大的鸟,高可达三公尺。颈长头小,翼短不能高飞,腿长善走。以叶子、种子、果实为食。产于非洲、亚洲、美洲。也作「驼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