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词语:

描写“立春”的词语

共 54 条词语

立春词语列表
  • 干色

    gān sè

    ①.犹犯颜。色,指对方的脸色。②.谓追逐女色。③.古代于立春日出春牛示农时以劝耕,春牛毛色以十干所属颜色配成干色。如太岁在甲子,甲属木,东方青色,青色为干色;又如日干为丙子,丙属火,南方赤色,赤色为干色。余类推。[查看详情]

  • 交春

    jiāo chūn

    立春[查看详情]

  • 八节

    bā jié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查看详情]

  • 啓闭

    qǐ bì

    1.开与关。《周礼·天官·阍人》:“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门之禁……以时启闭。”《梁书·处士传·何胤》:“别为小閤室,寝处其中,躬自启闭,僮僕无得至者。” 宋曾巩 《司门制》:“门关筦键之事,启闭出入之节。”2.古称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闭。《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杜预 注:“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3.泛指节气。《晋书·律历志中》:“启闭升降之纪,消息盈虚之节。” 南朝梁陆倕 《<新刻漏铭>序》:“时乖启闭,箭异錙銖。”[查看详情]

  • 斗柄指东

    dǒu bǐng zhǐ dōng

    北斗星的柄指向东方。指节气已到立春。[查看详情]

  • 请春词

    qǐng chūn cí

    迎春的诗。[查看详情]

  • 打春

    dă chūn

    旧时习俗于立春日,州县官府以鞭打春牛迎春,祈求丰收。[查看详情]

  • 始春

    shǐ chūn

    立春日。[查看详情]

  • 四絶

    sì jué

    ①.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前一日的合称。参见「四离四绝」。②.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作记,苏舜钦缮写,邵竦篆额,都是一时精笔,世称为「四绝」。见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六·文儒》。[查看详情]

  • 瑶华

    yáo huá

    (1)瑶华 [ yáo huā ]比喻花白如美玉。(2)瑶华 [ yáo huá ]①.美玉。②.比喻贵重。[查看详情]

  • 春社

    chūn shè

    古时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于此日祭祀土神,以祈农事丰收。[查看详情]

  • 素纨

    sù wán

    白色细绢。可用以制衣、书写等。[查看详情]

  • 驱傩

    qū nuó

    旧时年终或立春时节驱鬼迎神赛会迷信活动。[查看详情]

  • 彩燕

    căi yàn

    旧俗,立春日剪彩绸为燕饰于头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查看详情]

  • 四始

    sì shǐ

    ①.旧说南朝梁·刘勰(2)​ 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②.农历元旦。因正月初一为年、时、月、日的开始,故名。[查看详情]

  • 接春

    jiē chūn

    传统岁时风俗。立春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每年立春这天,普天同庆,接春的各种仪式比欢度新春佳节还要隆重。[查看详情]

  • 楚尾吴头

    chǔ wěi wú tóu

    泛指江西地区。其他位于古代吴地的上游,楚地的下游,如吴楚之头尾,故称为「楚尾吴头」。也作「吴头楚尾」。[查看详情]

  • 泥牛

    ní niú

    泥土所做的牛。古时于立春日造泥牛,举行一定的仪式,以祈求丰收。参见「春牛」条。春祭祀。」[查看详情]

  • 拜春

    bài chūn

    中国习俗立春日称为「春朝」,此日不论家家户户,彼此相互庆贺,称为「拜春」。[查看详情]

  • 五郊

    wǔ jiāo

    谓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中郊。古代礼仪,帝王于五郊设祭迎气。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句芒;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立秋前十八日,迎黄灵于中兆,祭黄帝·后土;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查看详情]

  • 信水

    xìn shuǐ

    ①.黄河随时涨落,如立春之后水涨到一寸,则夏秋必为一尺,因屡试不爽,故称为「信水」。见《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一》。②.妇女月经。[查看详情]

  • 灵德

    líng dé

    神灵的恩德。[查看详情]

  • 咬春

    yăo chūn

    北京立春日食生萝卜的习俗。[查看详情]

  • 春日

    chūn rì

    ①.春天。②.春天的太阳。[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