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知足”的词语
共 47 条词语
-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查看详情]
-
利用人的弱点,予以适当的驾驭应用。语本也作「使愚使过」。[查看详情]
-
比喻找到一份职业或栖身之所。[查看详情]
-
春秋 时隐士,传说曾行于 郕 之野,语 孔子,自言得三乐:为人,又为男子,又行年九十。事见《列子·天瑞》,又见《孔子家语·六本》。后用为知足自乐之典。《中州集·兰泉先生张建》引 金章宗 赐 张建 诗:“从今昼锦莲峯下,三乐休夸 荣启期。”[查看详情]
-
不受任何拘束,随心所欲,安详悠闲。也作「自繇自在」。[查看详情]
-
亦作“知足不辱”。[查看详情]
-
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钱币上,利用了方孔钱中间的那个方孔作“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个“口”字,所以后人又称它为“借口钱”。[查看详情]
-
隐居避世而自得其乐。晋·石崇〈思归叹〉:「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也作「肥遯」。[查看详情]
-
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语出《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查看详情]
-
有了财富之后,要知道满足,不要贪得无厌。[查看详情]
-
①.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②.知其所应止之处。[查看详情]
-
要学会忍,但又不能永不知足,要见好就收。[查看详情]
-
完全合乎人的心意。[查看详情]
-
我已经没有别的要求了,知足了。[查看详情]
-
亦作“知止不殆”。[查看详情]
-
寝丘,春秋时楚封邑,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南,土地薄瘠,人多不取。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肥美的封地,而应请受贫瘠的寝丘,以保长久。典出《吕氏春秋·孟冬纪·异宝》。后指与世无争,随分知足。[查看详情]
-
①.看和听。②.专指听。③.借指耳目。④.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⑤.引申为舆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