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爱国”的词语
共 83 条词语
-
①.亦作“踰限”。②.越出国界。③.超过限额或限期。[查看详情]
-
统称本国与外国之间互相买卖商品的交易行为。[查看详情]
-
(1878-1965)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美考察教育。1917年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1938年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访问延安。同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建国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主任委员。[查看详情]
-
独断独行。[查看详情]
-
建设、设置。[查看详情]
-
附带的事项。[查看详情]
-
即棉桃。[查看详情]
-
书信集。收入1954-1966年间傅雷暨夫人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1981年初版。1984年、1990年增订再版。书信除教育儿子要树立爱国主义精神,要淡于名利、待人以诚、严以律己外,还涉及到美学、文学、音乐、哲学等诸方面问题,显示出作者爱国之心和艺术修养。[查看详情]
-
①.灌注输送。②.将思想观念灌注给他人。[查看详情]
-
包装,装箱。[查看详情]
-
诚厚恳挚。[查看详情]
-
威胁并引诱。[查看详情]
-
民间三大传统节日之一。相传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世为纪念他而有吃粽子及龙舟竞渡等风俗,再加上民间的鬼神信仰,家家户户插蒲艾、喝雄黄酒、挂锺馗像来除瘟辟邪。[查看详情]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查看详情]
-
更替、改变。[查看详情]
-
《左传·襄公十四年》:“楚子囊还自伐吴,卒。将死,遗言谓子庚:'必城郢!'君子谓子囊忠……将死,不忘卫社稷,可不谓忠乎!”后因以“楚囊之情”谓爱国之情。[查看详情]
-
①.损伤;挫伤。②.谓伤痛之极。[查看详情]
-
荣华显贵。[查看详情]
-
忠于国君,热爱国家。[查看详情]
-
清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义和团起事,仇杀外人,引起英、俄、法、德、美、日、义、奥八国共组联军,攻陷北京,史称为「八国联军」。[查看详情]
-
本指常思国事。语本用以喻忠于朝廷。[查看详情]
-
危急困窘。[查看详情]
-
发送押解。元·高文秀也作「申发」。[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