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典
描写“名山”的词语
共 90 条词语
-
指古代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查看详情]
-
四处游览参观。[查看详情]
-
武当山、武夷山、天柱山、雁荡山、衡山等名山的主峰。[查看详情]
-
比喻不朽的著述。[查看详情]
-
①.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签》卷六引《道门大论》。②.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查看详情]
-
浙江东半部、福建全省和广东东部低山和丘陵的总称。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由花岗岩或火山岩组成。有武夷山、雁荡山等风景名山。河流横切山脉,形成峡谷急流。多河谷盆地和河口平原。海岸曲折,多天然良港和岩岛。[查看详情]
-
①.中断的事业。②.有非凡成就的事业或学业。③.指无后嗣继承的产业。[查看详情]
-
普陀山的简称。参见「普陀山」条。[查看详情]
-
①.因采石或筑路等需要,将山挖开、炸开。②.本为选择名山建立寺院。后引申为宗派的创始人。③.秘密团体或黑社会结党立派、成立组织,称为「开山」。[查看详情]
-
亦作“岳镇”。指封疆大吏。指四岳等名山。[查看详情]
-
在我国广柔的大地上,凡名山必建有佛寺禅院。[查看详情]
-
①.亦作“名山胜水”。②.风景优美的著名山川。[查看详情]
-
天帝,上帝。[查看详情]
-
位于河南省登封县北的嵩山。参见「嵩山」条。[查看详情]
-
中国沿海最大的群岛。在浙江省东北部、杭州湾外的东海中。由六百多个岛屿组成。附近海域为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岛为全国第四大岛。普陀山岛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和嵊泗列岛同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舟山岛和大陆间海域已建深水大港。[查看详情]
-
别名山羌活。[查看详情]
-
广东肇庆集名山秀水奇洞于一地,名胜古迹璀璨夺目。[查看详情]
-
神仙所住的地方。比喻名山胜境。元·邓玉宾〈端正好·俺便似画图中套·朝元三煞〉:「五岳十洲,洞天福地。」明·无名氏也作「福地洞天」。[查看详情]
-
佛教天台宗流派之一。天台宗传至宋代分为两派:一为晤恩派,名山外宗,今失传;一为四明尊者知礼法师派,名山家宗,是天台宗的正统。[查看详情]
-
山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北部,为山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在其境内,主峰海拔3058米。佛教以五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查看详情]
-
见“名山胜川”。[查看详情]
-
①.同“枕石漱流”。②.嵓,“岩”的古字。[查看详情]
-
①.在南面的楼。南朝宋谢灵运有《南楼中望所迟客》诗。闻人倓注:“灵运《游名山志》:'始宁又北转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园南门楼,自南楼百许步对横山。'”②.古楼名。在湖北省鄂城县南。又名玩月楼。③.古楼名。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黄鹤山顶。一名白云楼,又名岑楼。清乾隆中毁,毕沅重修之。④.古楼名。在湖南潭州(今长沙市)。⑤.古楼名。在湖北省江陵县东南。唐张九龄尝登此楼赋诗。宋张栻重修,改名曲江楼。⑥.古楼名。在广西省宜山县南,有宋黄庭坚所书《范滂传》刻石。宋嘉熙中毁去。参阅《明一统志》及《庆远府志》。⑦.古楼名。在云南省昆明市南。明西平侯沐英驻节此处,题曰“南楼望远”,刘有年有记。[查看详情]
-
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一说像华山,因秦昭王与天神博于是,故名。后作为名贵香炉的代称。[查看详情]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两千多年前,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用其毕生的智慧和毅力写成伟大著作《史记》。 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使中华文明得以彪炳千秋,发扬光大…。“藏茗山”故此得名,意指崴山藏香韵,好茶可传世![查看详情]
-
①.战国时楚怀王、襄王并传有游高唐、梦巫山神女荐寝事。见也作「高唐」、「阳台」、「云雨」。②.山名:(1) 位于四川省巫山县东,为巴山山脉的高峰,有十二峰,为川鄂的界山,长江贯穿其间,形成巫峡。(2) 位于山东省肥城县西北六十里。③.县名。位于四川省的东边,与湖北省交界,巫山十二峰西北,南濒长江北岸,西邻奉节。东部有大宁河,滨河有神女庙。[查看详情]
-
有名的山。[查看详情]
-
①.山名。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梵名耆阇崛。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如来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灵山或鹫峰。②.山名。即浙江杭州西湖的飞来峰。传说由印度飞来。③.山名。在广东曲江北。④.山名。在江西上饶东南。一名灵山。⑤.峰名。在山西五台山中台之东南,亦称菩萨顶。峰有真容院,黄教喇嘛札萨克居此。[查看详情]
-
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查看详情]
-
犹点污。[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