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ào kuò

拼音
zhào kuò
注音
ㄓㄠˋ ㄎㄨㄛˋ
繁体
趙括

赵括的意思

词语解释

赵括zhào kuò

  1. 战国时赵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长平战役中被秦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

引证解释

  1. 战国 时 赵 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 长平 战役中被 秦 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参见“赵母”、“纸上谈兵”。

    明•李贽 《答周柳塘书》:“知而言之则为圣人;不知而言之而学之则为 赵括 读父书, 优孟 学 孙叔岂其真乎!”清•石嶐 《杂诗》:“从来 赵括 易言兵寇盗於今尽据城。”
    柴萼 《梵天庐丛录·醇亲王与神机营》:“募 燕 赵 健儿成神机一营,督其事者,多半 赵括。”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十七章:“赵括 虚骄而临戎兮 长平 一夕而卒坑。”

网络解释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将领)

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字义分解

  • 赵 [ zhào ] 1. 中国古代国名(a.战国时代的“赵”;b.西晋结束,匈奴族、羯族先后在北方建立“赵国”,史称“前赵”、“后赵”)。 赵客(战国时燕赵多侠士,遂以“赵客”为侠士通称)。燕(yàn)赵(燕赵之地,泛指北方)。 2. 姓。

  • 括 [ kuò ] 1. 扎,束。 括发(束起头发)。括约肌。 2. 包容。 包括。概括。总括。囊括。 括 [ guā ] 1. 榨取,搜求。 搜括(亦作“搜刮”)。

赵括造句

1、赵括徒能读父书,文斌殒命又何愚。施耐庵

2、赵括到前线后,只是依照兵书,就放弃了廉颇的军事计划。

3、如此一来,等赵括这个活符咒打到跟前的时候,竟然又是与那三眼狸猫擦身而过,再次无功而返。

4、赵括有其父赵奢之风,治军严整,深念君恩,可以信赖。

5、赵奢死后,惠文王赐赵括袭封马服君,军中将领皆尊称赵括为马服子,子在当时是敬称,如老子、孔子、庄子等,并非因马服君赵奢之子得名。

6、战国时赵括“纸上谈兵”以致40万赵军全军覆没,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魏晋时仕官“清谈玄论”导致五胡乱华,晋室被迫东迁,天下顿时大乱。

7、他们派人携重金收买赵人,在赵国散布谣言,说秦国人最怕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至于廉颇,胆怯畏战,很好应付,而且马上就投降秦国了。

8、但是,切记一点,销售是活的,你不能照搬我这手稿上的内容,否则可能会成为那纸上谈兵的赵括,销售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甚至是因物因人制宜。

9、来这儿之前不过只是军科院的一个小小的中校研究员,一没带过兵,二没打过仗,就算学识多了点那也只能算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

10、但当时名将乐毅认为,赵国有能力指挥赵秦决战的只有四人,即他本人、田单、李牧和赵括

赵括的相关词语

【赵括】的常见问题

  1. 赵括的拼音是什么?赵括怎么读?

    答:赵括的拼音是:zhào kuò
    点击 图标播放赵括的发音。

  2. 赵括是什么意思?

    答:赵括的意思是:战国时赵将,好空谈兵法,不会指挥作战。长平战役中,被秦击败身死。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以“赵括”泛指夸夸其谈,没有实际本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