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4年的大众语论争,非常具有历史的戏剧性。
2、历史悲乐论的论争,是从古至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3、“左联”时期的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和文论在中国的传播,都与期刊的译介有密切关系。
4、所以这里允许人们讨论争议、表达反对,只要能够做自己,发表自己对于阴阳人的感受而不需要感到担心可能会冒犯其他的会员。
5、在这些新特点背后,本次关于新诗读法的论争揭示出新诗在电子传媒时代如何求存发展的思路问题。
6、我们时代在呼唤创新,但是仔细研究之后不难发现,我们的商法在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前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却是在摸索中前进,缺乏足够的理论争鸣,也没有研究者振聋发聩的声响。
7、它引起了我们对于曾经被遮蔽的维度的注意,那遮蔽物正是对追求永恒普遍真理的瘾,及其使用的所谓理性论争的方法。
8、但其诞生之初就存在着事实认定的标准究竟应依主观的确信,还是应依客观的盖然性的激烈论争。
9、作为诗家批评理念载体之一的诗歌选本,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文学思潮与诗学风尚,而且成为了他们进行文学论争的有力武器。
10、反对自主创新的人,当争论争到理屈辞穷的时候,最后亮出来的论点,就暴露了内心深处的自卑:“中国人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