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ē gān ér

竿

拼音
jiē gān ér qǐ
注音
ㄐㄧㄝ ㄍㄢ ㄦˊ ㄑㄧˇ
词性
动词 成语
近义词
官逼民反 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 斩木揭竿
反义词
引颈受戮 逆来顺受 忍辱偷生

揭竿而起的意思

词语解释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1. 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

    raise the standard of revolt; rise in rebellion; start a mutiny(revolt);

国语辞典

揭竿而起jiē gān ér qǐ

  1. 本指秦末陈胜、吴广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史事。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比喻起义举事。

    《清史稿·卷四三九·戴鸿慈传》:「俄灭波兰而用严法以禁其语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权利者即波兰人也。」

揭竿而起的字义分解

  • 揭 [ jiē ] 1. 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 揭锅。揭幕。 2. 使隐瞒的事物显露。 揭露。揭发。揭底。揭穿。揭短。揭晓。 3. 高举。 揭竿而起。 4. 标示。 揭橥(zhū)(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揭示。 5. 扛,持。 6. 姓。 揭 [ qì ] 1. 提起衣裳。 揭衣涉水。

  • 竿

    竿 [ gān ] 1. 竹子的主干。 竹竿。立竿见影。揭竿而起。 2. 特指“钓鱼竿”。 垂竿。投竿。竿钓。 3. 古代指竹简。 竿牍(书信)。

  • 而 [ ér ] 1.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杂”。②表相承,如“取~代之”。③表递进,如“~且”。④表转折,如“似是~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 从上而下。

  • 起 [ qǐ ]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 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 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 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 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 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 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 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 起痱子。 9. 拟定。 起草。 10. 建造,建立。 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 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 一起案件。 13. 自,从。 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 想起。掀起。兴(xīng )起。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 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 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揭竿而起造句

1、如果说是暴力使其获得了权力,那是不具有道德合法性的,而且根据暴力的原则,其他人同样可以揭竿而起,弑君夺权,这显然不利于守天下。

2、在一片"狼来了"的呼声中,中国饮料业揭竿而起

3、最终,民众会揭竿而起,推翻暴君。

4、东汉末年,政治昏暗,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战乱频繁,终于迫使人民于水火中揭竿而起,引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5、政治腐败,加上天灾流行、人祸不断,人民不得不揭竿而起,寻求一线生机。

6、我们早晚要置身其中,不是揭竿而起,就是自我毁灭。里昂·尤里斯

7、李唐巨人迅速崛起,但就在李家揭竿而起之初,李家老二一反常态,改向世代血仇突厥借兵,此后凭借突厥奇兵绕过洛阳直取长安。

8、在清末年间,由于内外交迫,民不聊生,导致中华儿女揭竿而起,为民请命。

9、类似小说情节的反腐故事显示,蔡某的情妇周青揭竿而起大义反腐原本是不情不愿的,在某种程度上,她的反腐又是一种迫不得已逼上梁山式的冤冤相报。

10、外有西方列强虎视耽耽,内有白莲教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的相关词语

【揭竿而起】的常见问题

  1. 揭竿而起的拼音是什么?揭竿而起怎么读?

    答:揭竿而起的拼音是:jiē gān ér qǐ
    点击 图标播放揭竿而起的发音。

  2. 揭竿而起是什么意思?

    答:揭竿而起的意思是:本指秦末陈胜、吴广仓促起义,反抗暴秦的史事。见《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后比喻起义举事。

  3. 揭竿而起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揭竿而起的近义词是:官逼民反 逼上梁山 铤而走险 斩木揭竿

  4. 揭竿而起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揭竿而起的反义词是:引颈受戮 逆来顺受 忍辱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