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是在这一独特的历史语境下,曾国藩通过对桐城派的改造和革新,使其再度走向“中兴”,并影响了清朝末期半个多世纪。
2、桐城派主要是一个古文理论批评流派,林纾不完全赞成桐城派这一说法与此有关。
3、桐城派成员之间广泛存在着“师事”或“私淑”等不同类型的师生关系,这些关系是维系桐城派的重要纽带。
4、桐城派的文学理论与实际成绩卓然,桐城文派是当时清代势力最大的散文流派,且在中国文坛上居于显赫的地位。
5、归有光和桐城派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
6、桐城派古文家、翻译家林纾多次在报纸上发表公开信,批判北大毁斥伦常、诋诽孔孟。
7、林纾与桐城派古文家马其昶、姚永概一同研讨学术,传道授业。
8、世有为桐城派辩者,谓桐城义法,去泰去甚。
9、一学期后考入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创办的桐城中学堂。
10、姚鼐的学术转向及其后来与汉学派的复杂纠葛,对其建立桐城派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