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与郑振铎在北京琉璃厂遍求信笺纸300余种,辑成《北平笺谱》,可见文人对此的喜爱。
2、外国和中国国情不一样,博山美术琉璃厂工人开始研究国际市场和马耳他人的喜好,研究新花色品种。
3、然后,就去逛琉璃厂,看古旧书,有时从上午九点前后一直泡到下午五点来钟。
4、一进琉璃厂大街,张辰就直奔宝晋斋给自己和宁琳琅打了几刀好南纸,而给董老的则是上品宣纸,他们的书法功力还没有到用上品宣纸的份上。
5、号称“城南一哥”的徐德亮自曝曾在琉璃厂偷书被抓;“吃嘛嘛香”的城南大爷李嘉存独家解密天桥讨钱有绝招。
6、荣宝斋在琉璃厂西街,是一座雕梁画栋的三层仿古建筑,三百多年的历史,真正驰名中外的百年老店。
7、如清后期琉璃厂印制的一些活字本,不能按照国家古籍标准划入第三类。
8、北京的琉璃厂、海王村多半买卖都是他家的。
9、学生们经常跑琉璃厂北新书局、中华书局,去买一份一份的活页文选,那就是先生指定要学而教科书里没有的。
10、还有一次,同治跑到琉璃厂去买宣纸,“以瓜子金抵其值,肆伙辞不受,乃嘱其随往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