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对涪江中游沿岸部分平坝和丘陵台地进行小麦条锈病抽样定点调查,对调查地与河沿不同距离的条锈病病情指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2、十二、通过室内和田间人工接种苜蓿锈病病原物,观察苜蓿锈病的寄主范围。
3、抗叶锈病的卡帝莫品种在对抗植物疾病方面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但其杯测结果很差,难以进入精品咖啡行列。
4、本模型适合于河北省中南部麦区对叶锈病发生程度的预测。
5、皋兰2号种苗次之,但皋兰2号种苗对黑斑病和叶锈病的自然发病率又低于吴旗11号和西宁5号种苗。
6、筹措专项补助资金4亿元,对小麦“一喷三防”施用的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等给予补助,防止小麦条锈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蔓延。
7、黄芪病害地上部有**病、褐斑病和锈病,地下部有立枯病、紫纹羽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等。
8、雨季结束后,锈病、黑粉病、青枯病等也都将进入多发期。
9、据市、县植保站系统监测及田间调查,目前对小麦生产威胁最大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纹枯病、赤霉病、麦蚜虫、麦蜘蛛、吸浆虫等“三病三虫”。
10、在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3个重要防控环节,密切关注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准确预报,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