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后着重论述清代碑学对吴昌硕绘画的影响,这主要分为技法上的影响以及思想上的影响两个部分。
2、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碑学的眼光来审视帖学的结果。
3、20世纪以来,书法研究者常常以沈曾植为碑学大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他在帖学方面的成就。
4、最后对他的碑学运动的贡献及在整个书法史上的重要性作出了定位。
5、帖学观是碑学大师康有为书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6、本文关注的是清代碑学的内在规律及其从中得到的启示。
7、在清代碑学书法风潮中,诸多文人书家关注北朝碑版书迹,对其中众多出自民间的刻石书法,以文人书法之“雅”融通其天真拙朴之别趣,开辟出新境界。
8、清乾、嘉始,考据学风大起,书法界“碑学派”应运而生,篆、隶、楷书体有了极大的发展,而帖学式微衰落,帖学一脉之草书也一蹶不振。
9、此作虽为唐人双钩廓填本,但所含“欧体”笔意甚是明显,点画首尾强化方折,在“二王”书法体系中又参考碑学精神,以笔作刀,圆畅方挺。
10、而到于右任手中,他在前人基础上,又强调体势与结构造型,因不稳而产生拙朴的趣味,标志着清初逐渐兴起的碑学到此臻于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