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éi lán fāng

拼音
méi lán fāng
注音
ㄇㄟˊ ㄌㄢˊ ㄈㄤ
繁体
梅蘭芳

梅兰芳的意思

词语解释

梅兰芳méi lán fāng

  1. (1894—1961) 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原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出身京剧世家8岁学戏,11岁登台。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不断有所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影响很大。论著编有梅兰芳文集》常演剧目编有梅兰芳演出剧目选集》另有自述传记《舞台生活40年》

    Mei Lanfang;

国语辞典

梅兰芳méi lán fāng

  1. 人名。(西元1893~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兴人当代平剧名伶。生于北平梨园世家早期从吴菱仙、秦稚芬习青衣旦角以天赋特优,技艺绝伦驰名全国。尔后对旦角唱腔、念白、音乐、服饰、舞蹈等进行革新创造为旦角表演艺术另辟新路,在平剧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曾三度出国前往日、美、前苏联及欧洲各地表演美国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及南加州大学均赠予文学博士荣衔。

网络解释

梅兰芳 (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

梅兰芳的字义分解

  • 梅 [ méi ] 1.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 梅花。梅子。 2. 姓。

  • 兰 [ lán ] 1. 指“兰草”和“兰花”。 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 2. 古书上指“木兰”。 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 4. 古同“斓”,斑斓。 5. 姓。

  • 芳 [ fāng ] 1. 花草的香气。 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气;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 2. 喻美好的。 芳名。芳龄(年龄,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邻(关系融洽的邻居,用作敬辞)。流芳百世。 3. 花卉。 群芳竞艳。芳时(花盛时节)。

梅兰芳造句

1、梅兰芳是当之无愧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2、有些梅派演员,把梅兰芳的一腔一调,一举手一投足都奉为师傅定下的规章,不敢逾越一步,这种墨守成规,正与梅兰芳一生改革的所作所为背道而驰,是阻碍京剧前进的保守态度。

3、童年的梅兰芳,就只是一个弱弱的孩童,并没有经历那么多的纷杂人情事故。

4、1935年2月18日上海各界人士在2楼举行欢送梅兰芳赴苏联演出宴会,到会的有苏联大使馆代办、政界要人以及外交界、影剧界、金融界人士。

5、在“梅兰芳”的戏台旁的墙上,挂着一件戏袍和一顶戏剧里的凤冠,一名女游客,将凤冠戴在头上,从背后扶着“梅兰芳”的肩膀冲着男朋友的手机微笑。

6、《太真外传》是艺术大师梅兰芳于1926年独创的一部歌舞并重的杰作,开创了京剧搬演历史传说连台本戏的先例。

7、但梅兰芳关起门来,却往中国文化的更深处修为去了,寄情于梅花诗屋,以画自遣,以书自娱。

8、唐鲁孙说前清典故,提到梅兰芳去北平恩承居,必须点鸭油素炒豌豆苗,豆苗都用嫩尖,翠绿一盘,腴润不见油。

9、新编廉政越剧《一钱太守》今天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演出。

10、11月25日,《京彩京韵》京剧主题即开型福利彩票上市新闻发布会于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行。

梅兰芳的相关词语

【梅兰芳】的常见问题

  1. 梅兰芳的拼音是什么?梅兰芳怎么读?

    答:梅兰芳的拼音是:méi lán fāng
    点击 图标播放梅兰芳的发音。

  2. 梅兰芳是什么意思?

    答:梅兰芳的意思是:人名。(西元1893~1961)​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兴人,当代平剧名伶。生于北平梨园世家,早期从吴菱仙、秦稚芬习青衣旦角,以天赋特优,技艺绝伦,驰名全国。尔后对旦角唱腔、念白、音乐、服饰、舞蹈等进行革新创造,为旦角表演艺术另辟新路,在平剧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曾三度出国,前往日、美、前苏联及欧洲各地表演,美国洛杉矶波摩拿学院及南加州大学均赠予文学博士荣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