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huǒ tái

拼音
fēng huǒ tái
注音
ㄈㄥ ㄏㄨㄛˇ ㄊㄞˊ
词性
名词
繁体
烽火臺

烽火台的意思

词语解释

烽火台fēng huǒ tái

  1. 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beacon tower;

引证解释

  1. 古代边防举火报警的建筑。

    宋•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沿江烽火臺每日平安即於发更时举火一把;每夜平安,即於次日平明举烟一把。缓急盗贼不拘时候日则举烟,夜则举火,各三把。”
    清•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直隶六·大名府》:“澶濮 间皆有烽火臺俱 五代 时及 宋•咸平、景德 间所置也。”
    谢觉哉 《不惑集·现代的“长城”和“坑儒”》:“从 山海关 直到 嘉峪关 的 长城据说是阻 胡 人的马足的但如没有人守,马也可以设法跳过来于是每隔十里筑一烽火台。”

国语辞典

烽火台fēng huǒ tái

  1. 古代用来点燃烟火以示警的建筑物。

    《三国演义·第七三回》:「选高阜处置一烽火台,每台用五十军守之。」

网络解释

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烽火台的字义分解

  • 烽 [ fēng ] 1.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烽火( ➊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➋ 喻战争或战乱)。烽烟。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 火 [ huǒ ]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 紧急。 火速。十万火急。 3. 指枪炮弹药等。 火药。火炮。 4. 发怒,怒气。 火暴。火性。 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 肝火。毒火攻心。 6. 形容红色的。 火红。火腿。 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 姓。

  • 台 [ tái ] 1. 高平的建筑物。 亭台楼阁。 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 井台。窗台。灯台。 3. 量词。 一台戏。 4. 台湾省的简称。 台胞。台币。 5. 姓。 6. 桌子、案子。 写字台。 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 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台鉴。台甫。 台 [ tāi ] 1. 〔天~〕①山名,在中国浙江省;②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烽火台造句

1、有信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固有烽火台,今有信息台;古有八百里加急,今有特快专递;古有飞鸽传书,今有鸡毛短信,成本低至一毛,唯此情不变。

2、其中桃花涧、采香径、烽火台、毗陵井均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藏军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此次发掘的烽火台,属西汉居延都尉府治下的甲渠侯官所辖。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古老的戍边军人曾在烽火台上艰难地构筑着国家的边关。

5、像巨龙般腾越在崇山峻岭、沙漠戈壁的长城,是由城关、城墙、敌台、烽火台等构成的,是我国古代各地和各民族统治集团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它是两三千年来,由各族人民反复多次修筑而成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和坚强意志,成为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项光辉灿烂的瑰宝。

6、不必说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古色古香古城墙,晨钟暮鼓的钟鼓楼,也不必说幽静美丽的兴庆宫,庄严肃穆的历史博物馆,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单是小小的碑林,就让我感慨万分。

7、我本风雅颂,亦得佳偶子。偏逢离乱世,经年鸳分离。旦息烽火台,何惜身作死。海飘雪

8、一千二百多里的长城,经戚继光的精心筹划,变成了一道城墙高峙、墩台林立,烽火台相望的坚固防线。

9、此次调查全面掌握了湖北长城资源的数量和保存状况,发现了一批墙体、烽火台、关堡等长城遗存。

10、将全面整合建设骊山现有的朝元阁、望京阁、烽火台、长生殿等景点,依托华清池盛名,打造集历史、人文、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骊山华清池景区。

烽火台的相关词语

【烽火台】的常见问题

  1. 烽火台的拼音是什么?烽火台怎么读?

    答:烽火台的拼音是:fēng huǒ tái
    点击 图标播放烽火台的发音。

  2. 烽火台是什么意思?

    答:烽火台的意思是:古代用来点燃烟火以示警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