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
2、孔子开了把忠作为臧否人物,评判是非的重要标准和尺度的先河。
3、他经常自省,很少臧否人物。
4、他还出版过至少三种著作,也都是谈论时事政治,或臧否人物,或反驳论敌,颇具战斗性。
5、十一、曾国藩平素待人接物,锋芒尽藏,在公开场合,从不臧否人物,在其奏疏和文集中,对当时活动在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只有赞誉,而无贬毁。
6、十二、他们三位杂文高手知人论世,较武论文,褒善贬恶,臧否人物,一时间口碑载道。
7、她的阅读量多面广,留下一些较有价值的读后感,与其创作的文学批评一样,臧否人物褒贬鲜明,颇有锋芒。
8、东汉末年,很多文人名士有感于的黑暗,出于参与政治的社会责任感而热衷于臧否人物而议论政治。
9、名士们学会了保护自己,但凡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便仗马寒蝉,将“臧否人物,激浊扬清”的风格及内容变为专事辩析抽象理论。
10、他经常自省,很少臧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