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án

拼音
huán sú
注音
ㄏㄨㄢˊ ㄙㄨˊ
繁体
還俗
反义词
出家 落发

还俗的意思

词语解释

还俗huán sú

  1. 出家的僧、尼、道恢复普通人的身分。

    secularize; leave the order and resume secular life;

引证解释

  1. 僧尼或出家的道士恢复俗人的身分。 《宋书·徐湛之传》:“时有沙门释 惠休善属文,辞采綺艳 湛之 与之甚厚。

    世祖 命使还俗。”
    《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金坛 以钱买人告还俗 思厚 选日下定,娶归成亲。”
    孙犁 《秀露集·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尼姑们早已相继还俗。”

  2. 回复世俗的老样子。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俗人应避雅人》:“而且他替梅花所说的话也不合式,它这时应该一声不响的一说,就‘伤雅’,会累得‘老爷’不便再雅只好立刻还俗赏吃板子,至少是给一种什么罪案的。”

国语辞典

还俗huán sú

  1. 出家人舍戒恢复在家人的身分。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罢佛法时师贤假为医术还俗,而守道不改。」
    《西游记·第二三回》:「你在此间还俗却不是两全其美?」

    出家

网络解释

还俗 (佛教用语)

还俗,佛教用语。原本是指僧尼因为破戒依律被逐出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称还俗。若因个人诸多因素自愿舍戒离开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则称为归俗,也称反俗。但到了后来还俗也包含有归俗的意思在内了不一定是指负面的意思。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历代的禁佛、废佛活动等政治因素下令全国的僧尼还俗例如三武灭佛。反之,也有因非自愿的情况下出家,直到获得准允后才得以还俗例如后宫的嫔妃、随侍的奴婢以及年幼的子女(送去佛寺当小沙弥)等。

佛教的比丘最多可以还俗七次;但比丘尼则仅能还俗一次。相对于男性女人对家庭的依赖较重、情执也较重意志没有男人坚定。所以佛陀特别针对女众的习气规定只有一次出家机会希望女众慎重决定三思而行也能使女众珍惜出家的因缘。

除了佛教在道教中的道士、女冠也常有还俗的情况发生。另外西方宗教的修道者如修士、修女等不再继续修道时中文亦称为还俗。中外历史上许多宗教皆有因受到政治力的介入而遭到主政者下令拆毁宗教建筑物、禁止传教、强迫还俗的事况发生造成宗教灾难(简称教难佛教徒则多称为法难),是属于宗教迫害的其中一种形式。

还俗的字义分解

  • 还 [ huán ] 1.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还乡。还俗。衣锦还乡。返老还童。 2.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手。~击。以眼~眼。以牙~牙。 3. 偿付。 归还。偿还。还本。原物奉还。 4. 同“环”,环绕。 5. 姓。 还 [ hái ] 1. 依然,仍然。 这本书还没有看完。 2. 更加。 今天比昨天还冷。 3. 再,又。 锻炼身体,还要注意休息。 4. 尚,勉强过得去。 身体还好。 5. 尚且。 他还搬不动,何况我呢?

  • 俗 [ sú ]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还俗造句

1、一旦哪天削发为僧,和尚就不能再还俗了.

2、其属员称通道观学士,来自儒士和还俗的僧人、道士。

3、香火既绝,谋生不易,政府补助还俗僧、尼每人每月五元生活费。

4、在有僧人破戒的时候,他们会很快还俗离寺,否则护法会对他们作很猛厉之惩罚以维持寺院之清净。

5、世事无常,胜者长衰,这个还俗的小和尚一生的功过是非任由后人评说。

6、话说杨长生行至周至楼观台,因民生凋敝,道士们都已还俗归家,仅有几个火居道人携妻带子,在庙里生活。

7、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曾经是东正教主教圣殿,之后被转变为清真寺,自1934年还俗之后作为博物馆使用。

8、后来我云游至浙江,在古刹中遇见一位姓胡的余姚人,他叹赏我的才学,就把我请回家中,让我还俗,并把女儿嫁给我。

9、获得了学位以后,他马上进入城市摄受眷属,但几天之后便还俗,被红尘给吞没了。

10、一时间,天下毁寺四千六百余所,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及大秦穆护、袄僧二千余人还俗;毁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大量田地及奴婢十五万人。

还俗的相关词语

【还俗】的常见问题

  1. 还俗的拼音是什么?还俗怎么读?

    答:还俗的拼音是:huán sú
    点击 图标播放还俗的发音。

  2. 还俗是什么意思?

    答:还俗的意思是:出家人舍戒恢复在家人的身分。

  3. 还俗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还俗的反义词是:出家 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