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最大的发心是利众:我们经常听到佛教徒劲人要发心。到底要发什么心呢?要发善心、好心,也就是利益大众。譬如我说一句话对大家有利益,我做一些事对大家有利益,我修桥铺路,只要能利益心。
2、佛教徒与天主教徒对人生的想法迥然不同。
3、佛教音乐始于印度,初以梵文念唱又称梵呗。
4、又着力宣传佛理,阐述对佛教教义的解悟。
5、“服务型法术僧人”形象,缺乏佛教色彩;“斗法型法术僧人”形象,只是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矛盾斗争中失败的象征。
6、崇圣寺三塔建于唐代,是白族文化与佛教文化交融的体现。
7、一百零一、尼僧,是指专门从事佛教活动的出家女性,包括沙弥尼、式叉尼和比丘尼。
8、一百零七、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苯教作品。
9、一百十、预计佛牙舍利将在缅甸进行为期48天的供奉巡礼。新华社报道说,这不仅是佛教信徒的一件盛事,也是中缅友谊的见证。
10、一百十三、居士佛教给词学注入忧患意识、苦空观念,促进逃禅遁空词的滋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