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 mào

拼音
wū shā mào
注音
ㄨ ㄕㄚ ㄇㄠˋ
词性
名词 成语
繁体
烏紗帽

乌纱帽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乌纱帽wū shā mào

  1. 古代官吏戴的一种帽子比喻官位。

    乌纱帽

    black gauze cap; official position;

引证解释

  1. 帽名。 东晋•成帝 时宫官著乌纱帢。 南朝•宋 始有乌纱帽直至 隋 代均为官服。 唐•初曾贵贱均用以后各代仍多为官服。参阅 唐•刘肃 《大唐新语·厘革》

    《宋书·五行志一》:“明帝 初司徒 建安 王休仁 ……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京邑翕然相尚。”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乌纱帽:“武德 九年十一月 太宗 詔曰:‘自今已后,天子服乌纱帽百官士庶皆同服之。’”宋•陆游 《探梅》诗:“但判插破乌纱帽,莫记吹落黄金船。”
    《西游记》第八回附录:“小姐一见 光蕊 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綉毬抛下,恰打着 光蕊 的乌纱帽。”

  2. 指官位;领导地位。

    明•冯惟敏 《清江引·八不用》曲:“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谁是谁非不用讲。”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四章:“﹝ 马之悦 ﹞唯恐掉了乌纱帽他肯自己把自己往大狱里头推?没那事儿!”毕方 锺涛 《千重浪》第十二章:“洪长岭 点头道:‘来当然来!摘了我的乌纱帽,还能摘走我干革命的这颗心?!’”

国语辞典

乌纱帽wū shā mào

  1. 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

    《明史·卷六七·舆服志三》:「文武官常服洪武三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

乌纱帽的字义分解

  • 乌 [ wū ] 1. 指“乌鸦”。 乌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乌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乌合之众。 2. 黑色的。 乌亮。乌云。 3. 无,没有。 化为乌有。 4. 文言疑问词,哪,何。 乌足道哉? 5. 同“呜”,呜乎。 6. 姓。

  • 纱 [ shā ] 1. 用棉麻纤维、化学纤维等纺成的细缕,用它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 棉纱。纺纱。 2. 经纬线稀疏或有小孔的纺织品。 羽纱。窗纱。纱布。纱帽(古代文官戴的一种帽子,后作官职的代称。亦称“乌纱帽”)。 3. 像纱布的。 铁纱。塑料纱。

  • 帽 [ mào ] 1. 盖头的东西。 帽子。草帽。凉帽。军帽。礼帽。 2.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 笔帽儿。螺丝帽儿。

乌纱帽造句

1、一个汉奸求画,齐白石画了一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2、新潮男女“四步曲”:见面说说笑笑,继而打情骂俏,接着搂搂抱抱,最后上床睡觉。古今贪官“四步曲”:跑官骗来“乌纱帽”,安扦亲信知多少,四处受贿收“红包”,铁窗生涯实难熬。当今人生“四步曲”:少儿快乐做人,青年扬蹄做“马”,中年老实做“牛”,晚年忠诚做“狗”。

3、在中国行政文化中,保一方平安,是官员不得不严重关注的事项,搞不好是要丢乌纱帽的.

4、因为,蓝庆华当县太爷是用非所才,他对诗歌更是一窍不通,所以要把他的县太爷的乌纱帽摘下来。

5、林广被这目光一盯顿时犹如芒刺在背,现在他的仕途陷入危机,可以说他的乌纱帽,全在赵辰的决定中。

6、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小姐一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心内十分欢喜,就将绣球抛下,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

7、孙悟空七十二变,一路蓬凶化吉,顺利成功,我头顶扣上乌纱帽,会逢场做戏,保准代代红,永远是一个不倒翁。

8、这个在乡里为非做歹的二混子,从前仗着他爹当乡长没人敢惹他,如今他爹丢了乌纱帽,他也被抓起来,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9、罗援告诉记者,正是总后勤部原部长廖锡龙和刘源犯颜进谏,以宁肯丢乌纱帽也要拿下贪官的气魄,再次上报谷俊山问题,才打开军队反腐突破口。

10、蓝熙书沿石径奔月亮门刚走到几块嶙峋的假山石旁,就看见周至同举步如飞的赶来,手里托着乌纱帽的帽翅颤微微晃动着。

乌纱帽的相关词语

【乌纱帽】的常见问题

  1. 乌纱帽的拼音是什么?乌纱帽怎么读?

    答:乌纱帽的拼音是:wū shā mào
    点击 图标播放乌纱帽的发音。

  2. 乌纱帽是什么意思?

    答:乌纱帽的意思是:以乌纱制成的帽子。原为便帽,明代始定为官帽,亦指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