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雨期间,最终的回报党,大家除了妇女跑警报。
2、1941年间,在日军对昆明的频繁空袭下,“跑警报”成为联大教授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后来湖大也遭轰炸,杨树达一家迁至马溪,许多学生跑警报至此,杨树达便开上几桌让学生大吃一顿。
4、在重庆那段时间,哪怕是经常要跑警报,她仍然坚持书写,防空洞就在桌子旁边,她端立于桌前,一笔一画地练习小楷,警报声一响,就可以迅速钻进洞中躲避。
5、空袭警报一响,老百姓从四门涌向城外,这就是“跑警报”。
6、抗战胜利后,释放防空解除警报,吃够“跑警报”苦头的成都民众无不拍手称快。
7、“躲飞机”“跑警报”成为老南宁人痛苦的经历与回忆。
8、十一、成都民众“跑警报”,成了经常事。
9、有个老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初的宁波城经常遭到败退到*弯的国民党空军轰炸,当时还是孩子的他经常跟着大人跑警报。
10、当时的桂林时常遭日军的猛烈轰炸,钨锑联运外也因遭炸而搬迁到城外,人们天天躲警报,我的一个哥哥因出痧子跑警报受凉受潮,病情恶化,在战乱中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