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但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清官听讼断狱,实际上也是能审则审,审不明白就装神弄鬼和求助于刑讯逼供。
2、包公听讼断狱故事,突出的也是“罪与罚”的价值取向。
3、在法的实施方面,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据。
4、这使他的笔墨如同老吏断狱,在刻画历史大势的同时,并不放过潮流之下的回旋、潜流与逆流。
5、致中于此类诬词,若老吏断狱,条举例证,以破陈说,为评价沈约得一新说。
6、在大草之外,开辟章草一门,且一出手又是老吏断狱,心手相应,为之惊叹不已,百感丛生。
7、余先生写作此书,可谓水到渠成,恰似老吏断狱,将此书视为他毕生治史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也不为过。
8、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提供一个与文学叙事和民间传说中的包公形象与断狱智慧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
9、而他指出在翻译西文术语时,日本人习用双字和双字以上的词组,因此比中国人的习用单字更能精确地传达原意,也真如老吏断狱,一语中的。
10、基本格局确定后,联系人性固有和共有的弱点,运用老吏断狱的冷酷心智,并非不能鉴别相对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