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īng

拼音
bǐ xīng
注音
ㄅㄧˇ ㄒㄧㄥ
繁体
比興

比兴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兴bǐ xīng

  1. 《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指创作诗歌。

引证解释

  1. 《诗》六义中“比”和“兴”的并称。比,以彼物比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比兴”为 中国 古典诗歌创作传统的两种表现手法。参阅《诗大序》、 宋•朱熹 《诗集传》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
    唐•刘知几 《史通·叙事》:“昔文章既作比兴由生。鸟兽以媲贤愚,草木以方男女。诗人骚客言之备矣。”
    唐•刘知几 《杂说上》:“然自古设比兴而以草木方人者,皆取其善恶、薰蕕、荣枯、贞脆而已。”

  2. 指创作诗歌。

    宋•王安石 《甘露歌》词:“尽日含毫难比兴都无色可并。”
    清•顾炎武 《与人书》:“起八代之衰而树千秋之业,非明公其谁与归!当不仅流连比兴传播艺林,为斯文之盛事矣。”

国语辞典

比兴bǐ xīng

  1.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征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

网络解释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比兴的字义分解

  • 比 [ bǐ ] 1. 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 比赛。比附。对比。评比。 2. 能够相匹。 今非昔比。无与伦比。 3. 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 三比二。 4. 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 比例。比值。 5. 譬喻,摹拟。 比如。比方。比兴(xìng)(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 6. 靠近,挨着。 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 7. 和,亲。 比顺。 8. 及,等到。 比及。

  • 兴 [ xīng ] 1. 举办,发动。 兴办。兴工。兴学。兴建。兴叹(发出感叹声,如“望洋兴兴”)。百废待兴。 2. 起来。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3. 旺盛。 兴盛。兴旺。兴隆。兴衰。复兴。兴替(兴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 流行,盛行。 时兴。新兴。 5. 准许。 不兴胡闹。 6. 或许。 兴许。 7. 姓。 兴 [ xìng ] 1. 对事物感觉喜爱的情绪。 兴味。兴致。豪兴。雅兴。败兴。游兴。扫兴。即兴。助兴。兴高采烈。

比兴造句

1、采用比兴写景述事,以抒发感情。

2、他表现主体情思时主要运用比兴象征和寓情于景两种方法。

3、用典作为比兴之一种,常常会给读者洄溯典源、猜详每个词所包含的隐喻带来某种难度,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一种隐喻性思考附丽于整个阅读过程。

4、按奈住无比兴奋与激动的心情,拿来脸盆与盘子等器皿,打来自来水,将墨汁对之,略分五色分盛,铺开大纸,一发泼之。

5、张朝阳直了直身子,无比紧张又无比兴奋地把创卫工作会议精神向全体班子成员做了转述。

6、陕北信天游的“兴”是信天游的精华所在,可概括为“起兴”与“比兴”两大特征。

7、在Google的平台上运行应用程序的美好前景让开发人员无比兴奋,这完全可以理解。

8、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9、想到自己只要破坏了阵法,就等于是立下了这一次金行宗入侵秦州腹地的头等功,金魁的心中就感觉到无比兴奋。

10、本来个头就小,连脚蹬子都够不到,还要背上一个大大的画夹,爬坡上高,半坡起步,巍松吃力但无比兴奋地抵达。

比兴的相关词语

【比兴】的常见问题

  1. 比兴的拼音是什么?比兴怎么读?

    答:比兴的拼音是:bǐ xīng
    点击 图标播放比兴的发音。

  2. 比兴是什么意思?

    答:比兴的意思是: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征的效果。兴,寄托,为触景生情,因事寄兴,有暗示的效果。比、兴为诗经六义中的两类,古代儒者认为这两种手法便于描写和反映现实,并适合于表现社会政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