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èng wén

拼音
zhèng wén
注音
ㄓㄥˋ ㄨㄣˊ
词性
名词
反义词
前言 附录 注解 注释

正文的意思

词语解释

正文zhèng wén

  1. 著作的本文。

    text;

引证解释

  1. 著作的本文,区别于“序言”、“注解”、“附录”等。

    《左传·隐公九年》“十一月甲寅 郑 人大败 戎 师” 晋•杜预 注:“此皆 春秋 时事虽经无正文,所谓必广记而备言之。”
    《朱子语类》卷十一:“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
    清•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两字义同而衍例》:“盖古书未有笺注学者守其师説,口相传受,遂以训詁之字误入正文。”
    茅盾 《你往哪里跑》:“读者诸君:这一章是本书正文的一个‘楔子’。”

  2. 本字。

    章炳麟 《文学说例》:“父子、君臣、夫妇各有正文,而昆弟独假于‘韦’、‘朿’之次第其后乃因缘以製‘弟’字。”

  3. 指合乎正常写法的文章。

    南朝•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故文反正为乏辞反正为奇。效奇之法,必颠倒文句……正文明白而常务反言者适俗故也。”

国语辞典

正文zhèng wén

  1. 本文或主要文句。

    《朱子语类·卷一一·读书法下》:「大凡人读书且当虚心一意将正文熟读,不可便立见解。」
    《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

    前言

网络解释

正文

正文是指图书除了前言、目录、后记、注释以外的内容是印刷内容的主要部分。

正文的字义分解

  • 正 [ zhèng ] 1. 不偏斜,与“歪”相对。 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 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 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 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 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 正面。正本。 7. 纯,不杂。 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 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 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 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 正数(shù)。 12. 姓。 正 [ zhēng ] 1. 〔~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

  • 文 [ wén ]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 灿若文锦。 2. 刺画花纹。 文身。 3. 记录语言的符号。 文字。文盲。以文害辞。 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 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 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 文化。文物。 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天文。水文。 7. 旧时指礼节仪式。 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 文质彬彬。 9. 温和。 文火。文静。文雅。 10. 指非军事的。 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 文言。文白间杂。 12. 专指社会科学。 文科。 13. 掩饰。 文过饰非。 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 一文不名。 15. 姓。

正文造句

1、首先,正文前选录八种书影,以便读者对明代翻刻宋本有比较清晰、直观的认识。

2、一天经过坲晓,上午,正文,下午,傍晚和午夜。加入收藏。

3、你校阅正文,你检查照片和颜色,你送简介给客户.

4、日期一般写在正文的左下角,单位名称在右下角,但应位于日期的上方。

5、一是每页书眉处的眉批,二是《红楼梦》正文中的双行小字夹批,三是每回之后的回后批。

6、【正文】据记载,并蒂莲是荷花的一个变种,一茎产生两花,花各有蒂,蒂在花茎上连在一起,所以也有人称它为并头莲。

7、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对我国现行军婚特别保护制度的概述。

8、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被称作“大正文学的象征”,他生命的完结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的终结。

9、同样,在正文与注文的清理及校点工作方面,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0、本页以下空白,无正文

正文的相关词语

【正文】的常见问题

  1. 正文的拼音是什么?正文怎么读?

    答:正文的拼音是:zhèng wén
    点击 图标播放正文的发音。

  2. 正文是什么意思?

    答:正文的意思是:本文或主要文句。

  3. 正文的反义词是什么?

    答:正文的反义词是:前言 附录 注解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