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ò

拼音
bù huò
注音
ㄅㄨˋ ㄏㄨㄛˋ
词性
动词
近义词
清晰 自已

不惑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不惑bù huò

  1. 遇事能明辨不疑。

    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宋·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

    without doubt; with full self-confidence;

  2. 四十岁的代称。

    四十而不惑

    the age of 40;

引证解释

  1. 谓遇事能明辨不疑。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唐•韩愈 《伯夷颂》:“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
    宋•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人以怒迁公能自克;人以利回,公能不惑。”

  2. 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晋•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唐•李復言 《续玄怪录·木工蔡荣》:“﹝ 荣 ﹞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於地,潜祝土地自总角至於不惑,未尝暂忘也。”
    清•方文 《初度》诗:“行年将不惑学道尚无闻。”
    周作人 《死之默想》:“人世的快乐自然是很可贪恋的但似乎只在青年男女才深切的感到像我们将近‘不惑’的人尝过了凡人的苦乐……也就不觉得还有舍不得的快乐。”

国语辞典

不惑bù huò

  1. 不迷惑。

    《论语·子罕》:「知者不惑。」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我有不惑"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5f56ff7ba>三不惑:酒、色、财也。」

  2. 孔子自称四十不惑后人因称四十岁为「不惑」。

    如:「不惑之年」。

网络解释

不惑 (词语)

不惑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bù huò,意思是遇事能明辨不疑。出自《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

不惑的字义分解

  • 不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 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 他现在身体好不? 不 [ fǒu ] 1.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 惑 [ huò ] 1. 心疑不定,不明白对还是不对。 疑惑。困惑。惶惑。智者不惑。 2. 使迷乱。 迷惑。惑乱。惑人耳目。蛊惑人心。

不惑造句

1、金风送爽秋来到,老师节日喜迎庆,学生虽已是不惑,师恩在心永难忘,九月十日馨香飘,天地遍金光闪耀,祝愿老师花园鲜花满,祝愿老师果园硕果肥,祝愿老师面上笑容堆,祝愿老师寿辰。

2、“后殖民”不是革命。所以后殖民的论述,我希望同时能够温婉但又会嘲弄。我个人来到不惑与理智之年,我希望能够留有可供反覆的余地:不那么热血贲张。如果能够引人一笑是我的荣幸。但有时都失诸愤怒,那是我修养未精炼之故。黄碧云

3、就在这之后不久,河南南阳一个报摊跟前,年过不惑的王晋康发现了这本杂志。

4、不惑的年纪,却在和天命作战,人性与天命之战,无论你怎样力拔山兮,都终将一路如山倒败下阵来。

5、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家住湟中县多巴镇已近不惑之年的贺德却干出了伤天害理之事,他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自己才7岁的亲侄女。

6、进入2010年,1960年出生的郎平一下子从“不惑”跨到“知天命”的阶段,但她还在排球江湖漂着,也更漂出些别样的人生味道。

7、武德是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武林中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智、仁、勇,谓之三德,即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8、但是,已经四十不惑,事业和家庭都很圆满的林志颖还是不甘服输,继续挑战自己的演绎生涯。

9、所以,“韵”是一种艺术审美标准,是经过“心随笔运、取象不惑”而取得的艺术效果,它空灵得如镜中之相、水中之花,虚幻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10、‘朕在不惑之年,蒙天庇佑,喜得贵子,朕诚感其德,故大赦天下,免牢狱之灾,徭役赋税减免三年,与民同乐,普天同庆,钦此。

不惑的相关词语

【不惑】的常见问题

  1. 不惑的拼音是什么?不惑怎么读?

    答:不惑的拼音是:bù huò
    点击 图标播放不惑的发音。

  2. 不惑是什么意思?

    答:不惑的意思是:①.不迷惑。②.孔子自称四十不惑,后人因称四十岁为「不惑」。

  3. 不惑的近义词是什么?

    答:不惑的近义词是:清晰 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