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ǔ wěi

拼音
jiǔ wěi hú
注音
ㄐㄧㄡˇ ㄨㄟˇ ㄏㄨˊ

九尾狐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九尾狐jiǔ wěi hú

  1. 传说中的奇兽。喻奸诈善媚惑的人。

引证解释

  1. 传说中的奇兽。

    《山海经·南山经》:“﹝ 青丘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 注:“即九尾狐。”
    古人认为是祥瑞的征兆。 汉•王褒 《四子讲德论》:“昔 文王 应九尾狐而 东夷 归 周。”

  2. 喻奸诈善媚惑的人。

    宋•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陈彭年 被 章圣(宋真宗 )深遇……时人目为九尾狐言其非国祥而媚惑多歧也。”

国语辞典

九尾狐jiǔ wěi hú

  1. 传说中的祥兽。形如狐而九尾。见《山海经·南山经》

  2. 宋真宗时,陈彭年性奸谄时人称为「九尾狐」。见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后比喻阴险奸佞的人。

    如:「像秦桧这样的奸臣称之为九尾狐亦不为过。」

  3. 书名。清无名氏著。叙妓女胡宝玉风骚善媚别有许多魔力的秽史。

网络解释

九尾狐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九尾狐是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常用来象征祥瑞。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编纂的《山海经》而后传至日本、朝鲜等东亚国家。《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九尾”传说世平则出为瑞也。《瑞应图谱》中说:“王者不倾于色,则九尾狐至焉”。而《宋书·符瑞志》则说:“白狐王者仁智则至”。《孝经》援神契说:“德至鸟兽则狐九尾”。

但是九尾狐最晚在北宋初期已被妖化了而早期也有吃人的凶恶形象。

九尾狐的字义分解

  • 九 [ jiǔ ]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 九归。 2. 泛指多次或多数。 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 尾 [ wěi ]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 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 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 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 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尾 [ yǐ ]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 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 三尾儿(雌蟋蟀)。

  • 狐 [ hú ] 1. 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毛赤黄色,性狡猾多疑,遇见攻击时肛门放出臭气,乘机逃跑。皮可做衣服(通称“狐狸”)。 狐臭(腋下臭气)。狐肷(狐腋下和腹部的毛皮)。狐疑(多疑)。狐媚(曲意逢迎,投入所好)。狐死首丘(传说狐狸将死,头必向出生的山丘。喻不忘本,亦喻对故乡的思念)。 2. 姓。

九尾狐造句

1、西王母及其侍从九尾狐毁灭的那一面,在道教的视觉形象和文本材料中褪去了。

2、这只狐狸被认定为九尾狐,因为它修长多毛的尾巴有许多分叉。

3、这是最早关于妲己乃九尾狐狸化身的记载。

4、没有人不知道妲己祸乱朝廷的事,那是九尾狐摄去苏妲己的魂魄,占有苏妲己的身形,表面看还是苏妲己,实际上不是苏妲己,她的魂魄已经没有了。

5、九尾狐中最着名的妲己形象,就是在那时出现的(《封神演义》),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仙、狐妖的故事更是举不胜举。

6、就是他,在网上化名“九尾狐狸”,男扮女装,不到5个月时间,就“勾”走郑州一花心男子近50万元。

7、九尾狐一直回转头看着他的动作,听了这和风细雨的几句话,“嗷呜”。

8、妲己一介战俘,只因商纣侮辱女娲,女娲想惩罚商纣,就让九尾狐狸附着在妲己身上,让商纣自取灭亡。

9、蘇妲己深知聞太師不是等閑之輩,回宮后聽聞太師要見她,不免有些擔憂聞太師已識出自己九尾狐狸之身。

10、故事里的妲己挑唆纣王不事朝政、残害忠良、鱼肉百姓,纣王的昏君形象有一半要归在那条九尾狐狸身上。

九尾狐的相关词语

【九尾狐】的常见问题

  1. 九尾狐的拼音是什么?九尾狐怎么读?

    答:九尾狐的拼音是:jiǔ wěi hú
    点击 图标播放九尾狐的发音。

  2. 九尾狐是什么意思?

    答:九尾狐的意思是:①.传说中的祥兽。形如狐而九尾。见《山海经·南山经》。②.宋真宗时,陈彭年性奸谄,时人称为「九尾狐」。见宋·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后比喻阴险奸佞的人。③.书名。清无名氏著。叙妓女胡宝玉风骚善媚,别有许多魔力的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