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ōng hóu

拼音
kōng hóu
注音
ㄎㄨㄥ ㄏㄡˊ
词性
名词

箜篌的意思

词语解释

箜篌kōng hóu

  1. 古代来自西域的译词。一种拨弦乐器弦数因乐器大小而不同最少的五根弦,最多的二十五根弦,分卧式和竖式两种。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

    harp,an ancient plucked stringed instrument;

引证解释

  1. 古代拨弦乐器名。有竖式和卧式两种。

    《史记·孝武本纪》:“祷祠 泰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瑟自此起。”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应劭 云:武帝 令乐人 侯调 始造箜篌。”
    《隋书·音乐志下》:“今曲项琵琶、竪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
    《旧唐书·音乐志》:“﹝箜篌"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13c31c8af7>卧箜篌﹞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箜篌" class=primary href=/search/mid_4/ci-424b1afb5>竖箜篌 汉灵帝 好之体曲而长,二十有二(一作“三”)弦,竪抱于怀,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郭沫若 《哀时古调》诗之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国语辞典

箜篌kōng hóu

  1. 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

网络解释

箜篌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又称拨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的字义分解

  • 箜 [ kōng ] 1. 〔~篌〕古代弦乐器,像瑟而比较小,弦数从五根至二十五根不等。

  • 篌 [ hóu ] 1. 〔箜~〕见“箜”。

箜篌造句

1、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在众人一哄而起对李曦这首箜篌诗的啧啧赞叹中,很快就有人绕过这个弯弯来,当下众人看向李曦的眼神便大多带了几分羞惭。

3、卧箜篌与古琴、琵琶、古筝相类似,同属品柱一类的弹拨乐器,春秋战国时的楚国就已出现,汉代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

4、的一声,哑涩的箜篌声起,又落!圣女她,用尽所有的力气,发出了最后这一刃真气之刀,穿过了不受命于她的那两个零丁圣手,“哐啷”。

5、一段石破惊天箜篌曲,竟弹得行云流水,飒飒生姿,反复咏叹,余味无穷,仿佛心灵也被这仙乐洗涤、升华。

6、箜篌改写历史作品了,作品名为《羽扇纶巾》希望以前对同人支持的大大们能够继续关注大大的新作。

7、这是段蔷刚刚做好的第二把徵调箜篌

8、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暗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纳兰容若

9、答腊鼓、腰鼓、鸡娄鼓、羯鼓、箫、横笛、筚篥、琵琶、五弦琵琶、铜角、箜篌齐齐上阵,悠扬的乐声响彻枯寂夜空。

10、一阵轻风刮过,一排排拴在长廊扶手的红绳铜铃,晃动出空灵悦耳的声音,如箜篌弹奏出的奇篇乐章,清冷、婉转。

箜篌的相关词语

【箜篌】的常见问题

  1. 箜篌的拼音是什么?箜篌怎么读?

    答:箜篌的拼音是:kōng hóu
    点击 图标播放箜篌的发音。

  2. 箜篌是什么意思?

    答:箜篌的意思是:乐器名。古代一种弦乐器。形状似瑟而较小,弦数不一,少至五根,多至二十五根。用木拨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