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ú yú
注音
ㄩˊ ㄩˊ

于于的意思

词语解释

于于yú yú

  1. 自得貌。

  2. 相属貌。

  3. 多难貌屈曲貌。

引证解释

  1. 自得貌。

    《庄子·应帝王》:“泰氏 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成玄英 疏:“于于,自得之貌。”
    唐•白居易 《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宋•沉辽 《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之一:“始来 齐山 秋正肃山间于于太古俗。”
    明•何景明 《霍山辞》:“视其体腴然其度于于然,不异平居也。”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朱行健 老先生的义子 朱竞新白夹翩翩摇着一把名人书画的七骨大折扇于于然来了。”

  2. 相属貌。

    元•蒲道源 《闲居记事》诗之一:“凌晨出求糴于于如櫛比。”

  3. 多难貌,屈曲貌。

    汉•扬雄 《太玄·饰》:“白舌于于屈于根。”
    范望 注:“于于,多难之貌。”
    司马光 集注:“于于屈皃。”
    夸诞貌。一说佞媚貌。 《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
    陆德明•释文:“於于并如字。”
    又引 司马彪 曰:“夸诞貌。”
    成玄英 疏:“於于佞媚之谓也。”
    于于。自得貌。 清•黄景仁 《闲居感怀》诗:“逢欣稍於於紆感仍邑邑。”
    王闿运 《衡阳程君墓志铭》:“於皇中兴,惟 楚 有材,或公或侯,风起云飞,君乃於於不出里闈,纳駟于庭,英彦员归。”

国语辞典

于于yú yú

  1. 徐行的样子。

    唐·韩愈〈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峩峩焉缨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

  2. 自足的样子。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

    《庄子·应帝王》:「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3. 相连不绝的样子。

    唐·柳宗元〈晋问〉:「鼋鼍诡怪于于汨汨。」
    元·蒲道源〈闲居纪事〉:「凌晨出求籴,于于如栉比。」

网络解释

于于 (汉语词语)

于于

(1).自得貌。《庄子·应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 成玄英 疏:“于于,自得之貌。” 唐 白居易 《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 宋 沈辽 《走笔酬亨甫所示二篇次韵和之》之一:“始来齐山秋正肃,山间于于太古俗。” 明 何景明 《霍山辞》:“视其体腴然,其度于于然,不异平居也。”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五:“朱行健老先生的义子朱竞新,白夹翩翩,摇着一把名人书画的七骨大折扇,于于然来了。”

于于的字义分解

  • 于 [ yú ]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 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 姓。

于于造句

1、尧乃微服游于于康衢,闻儿童谣曰:立我蒸民,莫匪尔极。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2、日本俳句的格式影响了意象派诗人聚焦于于单个意象。

3、枣强县宏巨皮草有限公司坐落于于中国“天下裘都”河北省大营镇,始建于1998年,是中国著名的皮草明星企业。

4、标准、耐用、可靠,适用于于仁35800埋夹机用的埋夹针位。

5、花萼筒贴生于于房的基部,无毛,裂片卵状披针形;花冠外面乳白色,内面深紫色,有网状脉纹,花盘肉质,无毛,黄绿色;子房半下佐,枝头3裂。

6、依托多入口大平台模式,搜狗致力于于将自身建造成为春节客流自在通行驻足的“通衢大邑”,为企业客户源源不断地输送客流。

7、而对于于文华发布的假消息,昨天晚些时候,阎肃儿子阎宇表示原谅于文华,称不必去苛责,要宽以待人。

8、至于餐费开成其他发票一事,孙惠峰表示,由于于凤琴没有税控机,无法开具发票,所以就提供了其他项目的发票,并不是自己提出的要求。

9、他用了很久的时间在纽约寻找非百老汇戏剧界作品中的各种角色。终于于1977年获得机遇。

10、董德昌目中利芒一闪,这个文轩呀,跟着自己也有几年多的时间了,自视甚高也就罢了,现在更是学会了看人下菜的陋习!要不是碍于于飞,他早就出言教训了。

于于的相关词语

【于于】的常见问题

  1. 于于的拼音是什么?于于怎么读?

    答:于于的拼音是:yú yú
    点击 图标播放于于的发音。

  2. 于于是什么意思?

    答:于于的意思是:①.徐行的样子。②.自足的样子。唐·白居易〈和朝回与王炼师游南山下〉诗:「兴酣头兀兀,睡觉心于于。」也作「杅杅」。③.相连不绝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