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ú gǔ
注音
ㄩˊ ㄍㄨˇ
繁体
漁鼓

渔鼓的意思

词语解释

渔鼓yú gǔ

  1. 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打击乐器。

    a percussion instrument made of bamboo;

引证解释

  1. 旧时道士唱道情用的敲击乐器。以竹筒为体长约65到100厘米,底端蒙以猪羊护心薄皮以手敲打。常与简板合用。

    元•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稽首则不如跟贫道打简子摑渔鼓……无忧无虑那开怀。”
    明•王守仁 《归隐·园林好》套曲:“卸下了朝簪乌帽布袍上系麻绦把渔鼓简儿敲。”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左胳膊上揽着个渔鼓手裡掐着副简板,却把右手拍着鼓。”
    沈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士》:“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渔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2. 借指道情。因用渔鼓伴奏而得名。

    明•徐渭 《读某愍妇弟集》诗:“急须一本弹渔鼓,恐有 中郎 别唱行。”

国语辞典

渔鼓yú gǔ

  1. 一种打击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

    元·戴善甫《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惜气养神,饮风吹露,打渔鼓,掴简子。」
    元·杨讷《西游记·第一八出》:「打渔鼓高歌兴添采灵芝快乐无厌。」

网络解释

渔鼓

渔鼓又称道筒、竹琴。宋代已出现是一种流行于湖北、湖南、山东、广西等地区的传统乐器常用于戏曲表演。

苏汉臣所绘《杂技孩戏》画面中(《中国音乐史图鉴》IV—9)。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渔鼓裁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皮用猪膋上之最薄者,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外反。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者也”。

近年来改革制成可奏旋律的新渔鼓称琴鼓,其前身为四川民间曲艺“竹琴”伴奏乐器。由十六根长短不同的毛竹筒构成筒一端蒙牛皮或羊皮用竹圈紧固,分两排置于木架上。执竹箭击奏。音域D—f1。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研制成二十七音定音渔鼓。由苏州民族乐器三厂制作。音位按律吕式排列音域f—g2。保持了传统渔鼓醇厚、文静的音色。

渔鼓的字义分解

  • 渔 [ yú ] 1. 捕鱼。 渔业。渔翁。渔村。渔船。渔网。渔民。渔汛。渔歌。渔火。竭泽而渔。 2. 谋取,夺取不应得的东西。 渔夺。渔利。渔色(猎取美色)。 3. 姓。

  • 鼓 [ gǔ ] 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 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 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 耳鼓。石鼓。 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 鼓吹。鼓噪。 4. 发动,使振作起来。 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5. 高起,凸出。 鼓包。鼓胀。 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渔鼓造句

1、这尊十万八千念所化的神灵,甚至还没有举起手中的渔鼓紫锤,就连同夏侯神识之身,被滚滚混沌之气彻底的淹没。

2、左手握着一卷残破的书册,右手拿着一个渔鼓,咚咚敲响,却是三清之一的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通天教主。

3、说完便取出从分宝崖上得来的先天灵宝渔鼓向前击去,只听“噗”。

4、它又称柞水渔鼓道情,始于老子在终南山传道,其伴奏乐器渔鼓筒又称为道筒,是道教文化的产物。

5、渔鼓又叫渔鼓道情,有时也称仙戏,老百姓叫“梆梆筒子”。

6、他找到了幼时认识且当时已是鄱阳唯一会鄱阳渔鼓表演的盲人周师傅,向他细心请教鄱阳渔鼓的表演技巧、曲调风格等。

7、渔鼓道情,在长期湮没于民间后近日在河南省商水县被发现。

8、据悉,晚会上,有河南坠子、道情小戏、琴书、渔鼓道情等表演,节目精彩纷呈。

9、常德作为湖南著名的曲艺之乡,民间广泛流传了鼓盆歌、渔鼓、说鼓、对鼓、三棒鼓、地花鼓、薅草锣鼓、番邦鼓、跳三鼓、围鼓等一系列“鼓书”形式。

10、当时洪江古商城上演的戏的门类繁多,有京剧、话剧、祁剧、汉剧、辰河高腔、阳戏、棒棒戏、渔鼓、三棒鼓等。

渔鼓的相关词语

【渔鼓】的常见问题

  1. 渔鼓的拼音是什么?渔鼓怎么读?

    答:渔鼓的拼音是:yú gǔ
    点击 图标播放渔鼓的发音。

  2. 渔鼓是什么意思?

    答:渔鼓的意思是:一种打击乐器。参见「鱼鼓简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