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样感应想是佛菩萨慈悲摄受这些已逝的众生,并且赞许记无常簿的修法吧!
2、潜心摄受入鼻之香气,或馥郁、或清新、或雅致、或醇厚,可入肺、可入脾、可入心、可入脑……,沉郁其间总能令人沉而忘俗、静而生花。
3、复由善根所摄受故,常不远离真善知识,谓诸如来、应、正等觉及诸菩萨。
4、上之六德,仅是为师者成就自利之相,其余则为摄受他之功德。
5、非一佛摄受、同道、神力及自感外,余则不显。
6、三、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7、众人摄受其中,剧谈高咏,诵吟轮番。
8、震撼感动之余是庆幸,庆幸在末法时代,还有如此持戒精严、勇于荷担如来家业的清净僧团,使我等沉溺众生能有机会亲近、摄受。
9、受戒弟子反省自身,生大惭愧,求哀忏悔,惟愿三宝,慈悲摄受。
10、有些高僧大德的书法,比如弘一法师,你会觉得安静脱俗,充满虔敬,很有摄受力,这就是精神世界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