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ng dǐng

拼音
gāng dǐng
注音
ㄍㄤ ㄉㄧㄥˇ

扛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扛鼎gāng dǐng

  1. 举鼎。比喻攘夺国家政权。《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后因以“扛鼎”指代项羽。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引证解释

  1. 举鼎。

    《吴子·料敌》:“力轻扛鼎足轻戎马。”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刘良 注:“扛、揭,皆举也。”
    清•薛雪 《一瓢诗话》:“若七古则一韵为难苟非笔力扛鼎,无不失之板腐。”

  2. 比喻攘夺国家政权。

    《晋书·明帝纪论》:“晋 氏不虞自中流外,五胡扛鼎七庙隳尊。”

  3. 比喻有大才,能负重任。

    明•张煌言 《祭监国鲁王表文》:“徒藴扛鼎之怀愈抱号弓之痛。”

  4. 后因以“扛鼎”指代 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籍 长八尺餘力能扛鼎。”
    金•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国语辞典

扛鼎gāng dǐng

  1. 举鼎。形容力气很大。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网络解释

扛鼎

扛鼎,中国古代的举重活动。简单说就是用手举鼎颇类似于现在的举重活动。作为一个古老的词语《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并未将之作为条目收录其中然而时下这个“扛鼎”却分外“抢眼”频频出现于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当中。

扛鼎的字义分解

  • 扛 [ káng ] 1. 用肩膀承担。 扛枪。 扛 [ gāng ] 1. 两手举东西。 力能扛鼎。

  • 鼎 [ dǐng ] 1.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2. 锅。 鼎罐。鼎锅。 3.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 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国运)。 4.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鼎峙。鼎足之势。 5. 大。 鼎族。鼎臣。鼎力支持。 6. 正当,正在。 鼎盛(shèng )。

扛鼎造句

1、少时便天资雄厚,力能扛鼎,正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

2、他是一代宗师,扛鼎华南医学教育,八十高龄重返中山医学院,誉满杏林。

3、目生双瞳、力能扛鼎的楚霸王如何,斩蛇起义、鸿门宴后的汉沛公如何,战必胜攻必取、号称国士无双的韩信又如何?

4、那举重运动员走上台,往杠铃前一站,膀圆腰粗,胸脯尽是黑毛,立在那儿像半堵黑塔,是个拔山扛鼎的大力士。

5、此外,王铎、傅山等以书法大家,其绘画多得力于书法功底,笔力扛鼎,水墨淋漓。

6、李芹这首长相思写出来,就有许多人围上去观看,一会儿功夫,整个诗会,几乎都在传颂李芹这首扛鼎之作。

7、但不论哪种形式、哪个角度,吃不透柴生芳的品质特征,写不出柴生芳的家国情怀,就会落入“有数量没质量,有高原没高峰”的两难境地,难出震撼扛鼎大作。

8、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取将,必有能者。

9、与征服四姑娘一样,通鉴酒的诞生也是一个传奇,这个系出酒鬼酒旗下的扛鼎之作,它的横空出世可谓曲折离奇。

10、这样的一个监牢,就算是以前的能偷梁换柱的纣王还是往后能拔山扛鼎的项羽,也休想赤手空拳逃出来。

扛鼎的相关词语

【扛鼎】的常见问题

  1. 扛鼎的拼音是什么?扛鼎怎么读?

    答:扛鼎的拼音是:gāng dǐng
    点击 图标播放扛鼎的发音。

  2. 扛鼎是什么意思?

    答:扛鼎的意思是:举鼎。形容力气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