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lǐ
注音
ㄧˋ ㄌㄧˇ
繁体
義理

义理的意思

词语解释

义理yì lǐ

  1. 言辞、文章的含义和观点。

    义理咨访。——清·刘开《问说》

    argumentation;

引证解释

  1. 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

    《韩非子·难言》:“故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
    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顺逆》:“故动众兴师必应义理,出则祠兵,入则振旅,以闲习之。”
    《魏书·崔浩传》:“作者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2. 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

    《汉书·刘歆传》:“及 歆 治《左氏》引传文以解经,转相发明由是章句义理备焉。”
    三国 魏 王肃 《<孔子家语>序》:“自 肃 成童始志于学,而学 郑氏 学矣。然寻文责实,考其上下,义理不安违错者多,是以夺而易之。”

  3. 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

    宋•张载 《经学理窟·义理:“有急求义理復不得於閒暇有时得。”
    《二程遗书》卷十八:“或读书讲明义理;或记古今人物别其是非;或应事即物而处其当,皆穷理也。”
    清•章学诚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 宋 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也。”

  4. 文辞的思想内容。

    晋•葛洪 《抱朴子·钧世》:“今诗与古诗俱有义理,而盈於差美。方之於士,并有德行,而一人偏长艺文不可谓一例也。”
    宋•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举子轻薄为文不求义理,惟以敏速相夸。”

  5. 犹道理。

    宋•苏轼 《与章子厚书》:“追思所犯真无义理。”
    《水浒传》第三六回:“赵 家那廝是个刁徒,如今暴得做个都头知道甚么义理?”
    郭沫若 《鸡之归去来》:“那H老板娘是讲义理的人。”

国语辞典

义理yì lǐ

  1. 微言大义之理。

    如:「清末桐城派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相互为用。」

  2. 道德公理。

    《淮南子·泰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

  3. 内容、意义。

    《西游记·第二回》:「流字门中,是甚义理?」

网络解释

义理

义理,汉语词汇。

拼音:yì lǐ,

释义:1、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2、指讲求儒家经义的学问。3、称 宋 以来之理学为义理之学。4、文辞相关。5、犹道理

义理的字义分解

  • 义 [ yì ]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 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 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 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 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 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 义齿。义肢。 7. 姓。

  • 理 [ lǐ ] 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 心理。肌理。条理。事理。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 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 理科,数理化。理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 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 理睬。答理。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义理造句

1、此非可以聪明思虑,力所能致也。然而得博学于文,以求义理

2、认为该派在思想渊源方面,继承了正统派的信仰主义理路。

3、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坛乃至论坛中,社会主义具体理论形态的称谓似乎已经是个不成问题的定论。

4、在亚洲能排出几所?我到国外去看了以后,感到要将浙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就像共产主义理想。

5、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

6、为移花宫主花无缺与苏樱晚年所收之弟子;自幼博览移花宫千卷秘笈,通晓并可娴熟化用天下武功义理,并擅各种机关、阵法、火器等秘艺。

7、郝大通出家前是山东宁海州的首富,精研义理,以卖卜自遣,后来在烟霞洞拜王重阳为师。

8、秦律虽然严酷但却包含人道精神。人道精神和人道主义理论是既相联系文有所区别的。

9、第三部分,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充分关注旅游者对工业遗产旅游产品的兴趣与感知。

10、民族主义理论多有悖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的积极作用是不能否定的。

义理的相关词语

【义理】的常见问题

  1. 义理的拼音是什么?义理怎么读?

    答:义理的拼音是:yì lǐ
    点击 图标播放义理的发音。

  2. 义理是什么意思?

    答:义理的意思是:①.微言大义之理。②.道德公理。③.内容、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