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āng

拼音
pī shuāng
注音
ㄆㄧ ㄕㄨㄤ
词性
名词

砒霜的意思

词语解释

砒霜pī shuāng

  1. 见“三氧化二砷”。

引证解释

  1. 亦作“磇霜”。一种无机化合物白色或灰色固体。剧毒。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三·砒石》:“生者名砒黄鍊者名砒霜。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故人呼为信石。”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焦氏 即与 焦榕 商议停当教 苗全 出后门去买砒礵。”
    清•俞樾 《茶香室三钞·石砒》:“夫磇霜至毒之药。”
    鲁迅 《准风月谈·关于翻译上》:“可怕的倒在用有限的砒霜和在食物中间使青年不知不觉的吞下去。”
    徐迟 《财神和观音》:“一个叫化子出去买大饼一个买猪肉,一个买酒。买酒的叫化子在酒里放下了砒霜他打算一息儿吃饭的时候,不喝酒,只吃饼和猪肉。”

国语辞典

砒霜pī shuāng

  1. 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或带黄色与红色。性毒食之能致死。可制成杀虫剂、灭鼠剂。

网络解释

砒霜 (急性毒药)

砒霜(arsenic),即三氧化二砷,俗名称砒霜或信石三氧化二砷的纯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升华。微溶于水,较难溶于酸中但又会溶于盐酸中,生成三氯化砷或其他砷化合物,易溶于碱。不纯的砒霜往往带有红色或红黄色的块状结晶或颗粒,其中含有少量的硫化砷,俗称红砷。

砒霜的字义分解

  • 砒 [ pī ] 1. 〔~霜〕无机化合物,是不纯的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剧毒,可制杀虫剂,亦称“白砒”、“红砒”、“信石”、“红矾”。 2. 化学元素“砷”的旧称。

  • 霜 [ shuāng ] 1.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 霜降。霜冻。霜序(指深秋季节)。霜秋。霜期。霜天。 2. 像霜一样的东西。 柿霜。西瓜霜。 3. 形容白色。 霜鬓。霜刃。霜锋。 4. 喻高洁。 霜操(高洁的节操)。霜骨。霜情。

砒霜造句

1、十一、这就是我的角色:此之蜜糖,彼之砒霜,虎狼面前我是麋鹿,麋鹿面前我是猎枪。而生命不过是一场注定惨败的棋局,我们无路可退,跌撞前行,以死亡为最终使命,从来不问前路是一袭红毯,还是万丈深渊。慕容雪村

2、我开的药方,赛砒霜。一剂药下去,死翘翘。不疼、不痒、不哼哼!淄博人把我,美名扬!李宫俊

3、你们可是海军,要弄死几只耗子还不容易。就算是中国帆船上穷到家了的船老大,每天都能把耗子弄死。用砒霜呗。

4、这些部队制造了霍乱、鼠疫、炭疽病、伤寒和鼻疽病等各种传染疾病,其病源体用细菌、蛇毒、鱼毒、氰化物和砒霜等配制出来。

5、由点及面,鉴于各地民风官风都不尽相同,“习惯”想来也不尽一样,备不住就会有些“甲之砒霜乙之蜜糖”的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6、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7、砷在自然界中更容易以砷化物或砷酸盐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人们熟知的砒霜即是砷的化合物的一种。

8、毒鼠强的毒性是氟乙酰胺的3倍、磷化锌的5倍,砒霜的16倍,氰化钾的100倍。

9、她曾经按着食谱做过一只戚风,可是她死搬教条,按部就班,就算攻略里要她放一包砒霜,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放进去。

10、陈道昌手里握着哨棒,咬牙切齿地说道:“爹爹,干脆在肉里放砒霜,将这两个混帐毒死!”。

砒霜的相关词语

【砒霜】的常见问题

  1. 砒霜的拼音是什么?砒霜怎么读?

    答:砒霜的拼音是:pī shuāng
    点击 图标播放砒霜的发音。

  2. 砒霜是什么意思?

    答:砒霜的意思是:三氧化二砷。白色粉末,或带黄色与红色。性毒,食之能致死。可制成杀虫剂、灭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