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 牒
- 拼音
- chì dié
- 注音
- ㄔˋ ㄉㄧㄝˊ
赤牒的意思
词语解释
赤牒
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
引证解释
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 《新唐书·刘仁轨传》:“武德 初 河南道 安抚大使 任瓌 上疏有所论奏。 仁轨 见其稿为窜定数言。
引瓌 惊异赤牒补 息州 参军。”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唐 初士大夫以乱离之后不乐仕进,官员不充。省符下诸州差人赴选州府及詔使多以赤牒补官。”
网络解释
赤牒
赤牒,汉语词汇,拼音chì dié ,意指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
赤牒的字义分解
-
赤
赤 [ chì ] 1. 红色,比朱色稍暗的颜色。 如 赤血。赤字。 2. 真诚,忠诚。 如 赤诚(极其真诚)。赤忱。赤子(纯洁无暇的初生婴儿,古代亦指百姓)。赤胆忠心。 3. 空无所有。 如 赤手空拳。赤地千里。 4. 裸露。 如 赤脚(光脚)。
-
牒
牒 [ dié ] 1. 文书,证件。 如 通牒。度牒。尺牒。
赤牒的相关词语
【赤牒】的常见问题
-
赤牒的拼音是什么?赤牒怎么读?
答:赤牒的拼音是:chì dié
点击 图标播放赤牒的发音。 -
赤牒是什么意思?
答:赤牒的意思是:唐代临时授官的一种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