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的主张很好,但垂拱而治的国家从来就没有。
2、成以为,天子垂拱于朝堂,黎民不饥不寒,百姓各行其道,犹如车马,不紊不乱,国力昌盛,四方来朝,此乃盛世也。
3、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4、——现在手头没人,自然只能继续这样凡事亲躬下去,垂拱而治那也是需要有“物质”。
5、萧月生端坐于垂拱殿丹墀下,放下通体幽黑的兔毫鼠须茶盏,轻轻的一句话,令一脸欢笑的理宗愕然无语。
6、这一切,既奠定了范仲淹垂拱而治、百业俱兴的太平局面,又促进了他“先忧后乐”思想的形成与升华。
7、更何况李林甫以宰相之位治天下,不同于皇上那样尊贵,自然要以恩威并用,垂拱而治。
8、根据史料记载,嗣圣元年(684年),武后临朝称制,翌年改元,取“敦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中“垂拱”两字作年号。
9、恩威不施,则政令难行;耳目闭塞,则政令常误;能听逆耳忠言,能允谏官犯上,则上行下效,天下必将垂拱而治!
10、儒家主张推行“仁”政,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