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ǒ lóng

拼音
huǒ lóng
注音
ㄏㄨㄛˇ ㄌㄨㄥˊ
词性
名词
繁体
火龍

火龙的意思

词语解释

火龙huǒ lóng

  1. 灯火一个接一个连成龙一般。

    fiery dragon—a procession of lanterns or torches;

  2. 指炉灶和烟囱之间的倾斜通道。

    an air channel from a brick kitchen stove to a chimney;

引证解释

  1. 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帝王服饰。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杜预 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 传说中浑身带火的神龙。

    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 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宋•梅尧臣 《次韵和马都官苦热》:“火龙将焚鬣阳乌多渴心。”
    《清史稿·灾异志四》:“﹝ 康熙 ﹞五十七年八月初一 钟祥 火灾先是有童謡云:‘八月初一火龙过’,至是果应。”

  3. 形容绵延不绝或连成一串的灯火。

    唐玄宗 《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宋•陆游 《丁酉上元》诗之一:“月离云海飞金镜灯射冰帘掣火龙。”

  4. 形容延烧的烈火。

    宋•梅尧臣 《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 江州 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鎔。”

  5. 指龙灯。

    清•李慈铭 《越中灯词》:“月下新妆齐出看前村报舞火龙来。”

  6. 喻火车。

    郭沫若 《颂武汉》诗:“火龙驶过 龟蛇 舞铁鸟飞临风鹤回。”

  7. 方言。炉灶接连烟囱的通烟孔道。

  8. 棉红蜘蛛和麦蜘蛛的别名。

国语辞典

火龙huǒ lóng

  1. 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

    《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
    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 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

    唐·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 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 形容燃烧的烈火。

    宋·梅尧臣〈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火龙的字义分解

  • 火 [ huǒ ] 1.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 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2. 紧急。 火速。十万火急。 3. 指枪炮弹药等。 火药。火炮。 4. 发怒,怒气。 火暴。火性。 5.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 肝火。毒火攻心。 6. 形容红色的。 火红。火腿。 7.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8. 姓。

  • 龙 [ lóng ] 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恐龙。 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龙颜。龙体。龙袍。 4. 姓。

火龙造句

1、在马路两侧的遮阳蓬下,商贩们叫卖着火龙果、红富士以及茎叶肥硕的中式卷心菜。

2、喷火龙德国传说中能喷火的龙。

3、“墙上的?是火龙血。”这位名叫霍拉斯的巫师大声喊着回答,这时那盏枝形吊灯自动跳回了天花板上,吱吱嘎嘎、丁丁当当的声音震耳欲聋。

4、富大龙在剧中饰演的红军战士火龙历经磨难,从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特工,富大龙具有感染力的精彩演绎和角色的心路历程都极具看点。

5、我说怎么感觉到了不得了的龙力气息,原来是小火龙啊,这还是你第一次参加祭前晚会吧。

6、继承发扬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和传统工艺,包括新津灯谜、双流火龙灯舞、龙泉草编等;继承发扬独特的民风习俗,如新津火牛阵等。

7、游行的人群意气昂扬高呼口号,挥举火炬,武汉大街一条条巨大的火龙显示出中国人民团结抗日的伟大力量。

8、每每有大镖要红火旗全旗同出之时,凡遇土匪山贼拦截,或大或小,赵龙皆用这火龙阵迎敌。

9、这时钻天的火龙卷发生了变化,只见空中又刮起了狂风。

10、一百十二、你又是谁,我是紫辰哥哥未婚妻,火龙枪为娉,我爹爹为媒,我家还回赠了白龙马,我们夫妻亲热管你何事?

火龙的相关词语

【火龙】的常见问题

  1. 火龙的拼音是什么?火龙怎么读?

    答:火龙的拼音是:huǒ lóng
    点击 图标播放火龙的发音。

  2. 火龙是什么意思?

    答:火龙的意思是:①.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②.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③.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④.形容燃烧的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