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6年,由白区转移到延安,意味着丁玲彻底完成了从个体到集体的精神选择,完成了身份意识的重建与确定。丁玲的自救是通过政治身份的选择与确立完成的。
2、加入“左联”以后,丁玲创作风格、内容、题材的急剧转变典型地反映了一定时期流行的政治心理、政治态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3、丁玲的转变,颇为典型地代表了当时左翼作家自我改造与自觉选择的方向.
4、中国的报纸以显著地位刊登丁玲、茅盾等友人悼念她的文章.
5、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描写了位于桑干河畔的涿鹿县温泉屯翻天地覆的土改斗争,丁玲与这里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6、1955年“丁陈反党集团案”对于丁玲的迫害影响虽然很大,对其影响更深远的还是1933年那次,刚刚擦干胡也频血迹的丁玲,经历了终其一生苦难的“三年囚居”。
7、这本书大致从130页丁玲投奔“革命”开始,便有点枯燥了,遍地书名号。
8、两个月前,丁玲刚从囚居了三年之久的南京逃离。
9、河北省怀来县城南的温泉屯,是丁玲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暖水屯的原型。
10、外界对公关小姐的一些解读,在公关行业内是否真的存在?丁玲玲:我觉得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