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些长期以來人们捧为圭臬的原则,现在都必须加以质疑。
2、望子成龙的家长,无不将此奉如圭臬,如法炮制,恨不得立马也造就出个“哈佛女孩”或“耶鲁男孩”来。
3、虽然还未被提升到整个社会必须要奉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学子自小学习论语,对三纲五常的理解可谓铭刻在骨。
4、演出以后,不胫而走,广泛流行,成为许多人的口头禅语和行为圭臬。
5、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
6、以至于后来上班坐在办公室里三缄其口的像尊铜人像,下班走在路上五色无主的像个娄阿鼠,把个吃亏是福奉为圭臬,把个不与人争当成了指导行动的左右铭。
7、办学校呢,也得讲究有个召引精神世界的指南,体现治学理念和行为圭臬的训语。
8、有的干部把上级的每一句话都奉为圭臬,结果工作还是没有做好。
9、王介平奉汉隶为圭臬,取鉴汉魏竹简,一扫装饰雕琢之臃态,既造法创新于古隶,又彰显古隶神韵于案牍。
10、《鬼谷子》一书,从出世以来,一直是军师、师爷类人物奉为圭臬的必读经典。